[实用新型]地下运矿车驾驶篷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17598.4 | 申请日: | 200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0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苑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安期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1/02 | 分类号: | B61D11/02;B62D3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矿车 驾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运矿车上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为提高安全性而专门设计的地下运矿车驾驶篷。
背景技术
井下作业地质条件复杂,路面坑凹不平,陡坡、急弯随着通道的延伸经常出现。由于巷道狭窄,运输设备不易掉头,需要长时间向后行驶的运矿车其驾驶室都为侧向布置,即驾驶员面向行车方向的垂直方向来操作。由于条件恶劣,挖掘运输过程中还时有大块岩石落下,所以要求驾驶室具有较强的抗冲击功能,而坡陡和急弯还容易使运矿车侧翻,所以地下运矿车的驾驶室还需要具有翻滚保护能力,以保证驾驶员及设备的安全。现有运矿车的驾驶篷都由四根支撑立柱和顶板组成,在驾驶员的背部方向有一条加强筋板保护,加强筋板的两端固定在支撑立柱上。驾驶员四周较为开放,尤其是对驾驶员背部的保护能力较差,行驶时如刮蹭巷道侧壁或遇到翻车事故时,驾驶员非常容易受到伤害。四根独立支撑立柱结构强度较差,受碰撞冲击时易变形,不能真正有效的保护驾驶员的安全。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改善和提高驾驶室的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成为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结构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安全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方便的地下运矿车驾驶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所述地下运矿车驾驶篷,包括四个角立柱和一个顶篷,四个角立柱分别固定在地下运矿车驾驶室的四个角部,顶篷固定在角立柱的顶端,与驾驶员背部相对的位置上固定有全封闭的后立板,后立板分别与角立柱、顶篷和后连接板连接。
所述地下运矿车驾驶篷,还包括后连接板,后连接板连接在后立板和车身之间。
所述地下运矿车驾驶篷,还包括上横筋板,上横筋板位于相邻的两个角立柱之间靠近顶部的位置上,上横筋板的顶部连接在顶篷的底面上,上横筋板的两端连接在相邻的两个角立柱上。
所述地下运矿车驾驶篷,还包括下横筋板,下横筋板位于相邻的两个角立柱之间靠近底部的位置上,下横筋板的底部连接在下连接板上,下横筋板的两端连接在相邻的两个圆立柱上。
所述地下运矿车驾驶篷,还包括下连接板,下连接板连接在角立柱和车身之间,下横筋板的底部连接在下连接板的顶面上。
所述角立柱也可为圆立柱。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下运矿车驾驶篷,通过相互焊接和螺栓连接的方式形成一个背部带有全封闭状态的驾驶室,在保证驾驶室窗口观察角度的情况下,利用上横筋板、下横筋板和下连接板增加驾驶篷的连接强度和结构刚度,使整个驾驶篷不仅强度高,抗压、抗冲击能力强,驾驶过程轻松、自然,驾驶员背部保护全面、可靠,驾驶篷在与运矿车车身连接时更为简便、快捷,不会因岩石滑落对驾驶员背部造成直接伤害,同时,也可有效防止侧翻对驾驶员背部造成的其它伤害,大大提高了驾驶员的人身安全、降低了工作中的劳动强度,可广泛适用于各种地下运矿车的驾驶室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下运矿车驾驶篷,包括四个角立柱2、后立板6、后连接板7、上横筋板3、下横筋板4、下连接板5和一个顶篷1。其中,后立板6、后连接板7、上横筋板3、下横筋板4、下连接板5和顶篷1都为金属板材制成,角立柱2为角钢。顶篷1焊接在四个角立柱2的顶端,四个角立柱2分别位于地下运矿车驾驶室的四个角部。后立板6为长方形,后立板6位于与驾驶员背部相对的位置上,后立板6的上、左、右三条边分别与顶篷1、角立柱2焊接,后立板6的底边通过后连接板7及螺栓连接在驾驶室的车身上,后立板6将驾驶室内驾驶员的背部完全封闭,保证了驾驶员背部的安全。上横筋板3位于相邻的两个角立柱2之间靠近顶部的位置上,上横筋板3的顶部焊接在顶篷1的底面上,上横筋板3的两端焊接在相邻的两个角立柱2上。下连接板5位于角立柱2的底部,下连接板5连接在角立柱2之间,下横筋板4位于相邻的两个角立柱2之间靠近底部的位置上,下横筋板4的底部连接在下连接板5的顶面上,下横筋板4的两端连接在相邻的两个角立柱2上。角立柱2通过下连接板5连接在驾驶室的车身上,下连接板5通过螺栓与车身固定连接,这样可以方便的安装和拆卸驾驶篷。上横筋板3和下横筋板4对四个角立柱2起到加强筋的作用,保证了驾驶篷的连接强度。下连接板5在方便与车身连接的同时还可增加接触面积,保证结构稳定性。当然,使用的角立柱2也可为其他形状的立柱,如圆立柱、方立柱等等,其形状只要能满足驾驶篷的强度要求即可。
使用过程中,将焊接好的驾驶篷通过下连接板5连接在运矿车的驾驶室上,下连接板5与车身的螺栓连接方式可使驾驶篷连接简单、快速,易于更换和维修。由于驾驶员背部已经被后立板6全部遮挡,驾驶员背部保护非常可靠,不会发生因岩石滑落对驾驶员背部的直接伤害,同时,也可有效防止侧翻可能对背部造成的其它伤害。带有上横筋板3和下横筋板4的驾驶篷强度高,抗压、抗冲击能力强,保证了驾驶员的人身安全,而位于驾驶员前、左、右方向上的窗口也可有效保证观察视野,使驾驶过程更轻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安期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安期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75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