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17688.3 | 申请日: | 200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3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林;樊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樊万强 |
主分类号: | F16K17/04 | 分类号: | F16K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2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 直接 载荷 安全阀 | ||
技术领域 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属于机械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弹簧式安全阀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载荷范围大、对震动不敏感等优点。经过改进结构,增大了介质对阀瓣的作用力,从而达到了很高的开启高度和很大的排放能力,这样就使得弹簧式安全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在所有领域中逐步取代了杠杆重锤式安全阀。弹簧式安全阀的弹簧安装方式为,用单根的压缩式弹簧(以下简称弹簧)夹在上下弹簧座之间,且阀杆从其中穿过(见附图1),弹簧的外部有安全阀阀盖的保护,安全阀的阀盖又分为开式和封闭式两种。
弹簧式安全阀的弹簧的工作压力等级的确定,是一个经常遇到和发生变化的问题。例如,承压锅炉在出厂时,一般都是按照锅炉铭牌上的额定工作压力,对每只安全阀配置了一根型号较大的弹簧(见附图2-1),但是实际运行的锅炉工作压力都远低于额定工作压力,所以不得不重新更换弹簧。有时供暖系统需作压力调整,也要换配相应等级的弹簧。原有的弹簧用不了,必需重新购置,这些既造成浪费又给使用上带来不便。
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针对弹簧式安全阀的配置弹簧方式进行了改进,其原理是以组装两根及以上弹簧的方式,可满足不同的工作压力等级的需要,既方便又实用,符合便于拆装和维修的设计原则,又可使安全阀弹簧的规格型号实现统一化、减量化。弹簧的工作压力等级参见附表1。
发明内容
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人员设备的安全,在锅炉或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或其他承压设备的本体上都安装有安全阀,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是其中的一种,安装于上下两只弹簧座之间的压缩弹簧,作为产生压缩预紧力的元件来控制阀瓣的启闭,其特征是使用了由两根及以上数量的压缩弹簧,并且加以组配调整,来满足所配用设备的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的不同工作压力等级的弹簧载荷力的需要,所说的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可以是开式阀盖的,也可以是封闭式阀盖的。
压缩弹簧上下方向垂直地在阀杆的轴心的同心圆周上均匀分布,或者在阀杆的轴心周围进行对称分布的方式,安装于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的上下两只弹簧座之间。压缩弹簧是小于了原来单根压缩弹簧直径的圆柱状的,也可以是纺锤状的,所说的纺锤状的弹簧使用的材型,可以是钢丝,也可以是钢片,弹簧钢丝的断面形状可以是可以圆形的,也可以是非圆形 的。上下两只弹簧座上布置了用于固定弹簧的定位螺柱或定位槽。为防止弹簧产生过量横向弯曲变形的直圆杆或直套管,其中弹簧内部加的是直圆杆,而弹簧外部加的是直套管,的直圆杆可以是实心杆,也可以是空心管。另外为了节约成本可以改造利用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即用两个肩式两只弹簧座,来代替原有的两只弹簧座使用,也可以再改造成为附加在原有的上下两只弹簧座上来配合使用。带有对称双肩部位的上下两只弹簧座,可用整体部件型制,也能是弹簧座的中间部位进行分体拆卸型制。在现有的安全阀的开式阀盖上的洞窗的上下部位可以对称再开4个扩口,也可以在洞窗下部对称再开2个豁口,用以安装带有对称双肩部位的弹簧座。在组装维修校验调试时应做到相对同步旋转或相对静止,其特征是可以采用人工用插杆或者插板,在开式阀盖的洞窗开孔的边缘上进行拨或者卡的方式,对上弹簧座进行制动,也可以是在上弹簧座与调整螺母之间加装了推力轴承的联接方式,用以隔断二者之间的旋转扭力的传递与影响。在组装维修校验调试时应做到相对同步旋转或相对静止,弹簧座两者之间可以是以插榫方式联接的,也可以是以销柱方式联接的,还可以是靠块方式联接的。
一、本实用新型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进:
1、弹簧直径由粗变细(见附图2-2),例如中径可由30mm或以上变为30mm以下。相应的弹簧长度也由长可变短,例如可由150mm或以上变为150mm以下。弹簧的直径变细,使用根数增加,可提高材料的精确利用率。
2、由于弹簧的根数增加,中径变细,为了保证弹簧的稳定性,故此实用新型采用了纺锤形的钢丝弹簧(见附图3-1)或纺锤形薄钢片涡卷弹簧(见附图3-2),为了使单根以上的圆柱形、纺锤形弹簧能定位,弹簧座上设置了定位螺柱或定位槽。同时对于圆柱形弹簧,又进而采取了在弹簧内加装稳定圆直杆或圆直管(见附图4-1及附图4-2)或者在弹簧外加装稳定套管的措施(见附图4-3及附图4-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樊万强,未经樊万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76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视缝合抓钳
- 下一篇:可群组呼实时分配音视频通信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