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扑火工具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17715.7 | 申请日: | 200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9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萱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明萱 |
主分类号: | A62C8/04 | 分类号: | A62C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张静轩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扑火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扑火工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山林扑火的手工扑火工具。
背景技术
火灾是山林的大敌,高效灭火、便于携带的扑火工具是保护山林免受或不受火灾侵害的重要保障之一。目前通常采用的手工扑火工具主要是:竹扫帚、铁锹或胶皮条等,而这些扑火工具都存在自身的缺陷。而现有技术中的各种手工扑火工具普遍存在扑火效率低的缺陷,如竹扫帚在扑火过程中极易发生自燃,胶皮条也会在扑火过程中出现软化粘连而无法继续使用;而对于铁锹虽然自身能够抵抗火灾现场的高温,但由于其笨重而不易携带、扑火面积集中,在扑火过程中会形成扫地风,对林火起着助燃作用,尤其碰到暗火、余火时将很难处理,导致铁锹扑火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一种扑火效率高、扑火彻底、且使用寿命长的扑火工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扑火工具,包括固定板和手柄,所述固定板后端与所述手柄前端连接,所述固定板前端设有复数根金属线。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板和所述金属线间还设有扑火板,所述扑火板后端通过弹性部件与所述固定板前端连接,所述金属线固定连接于所述扑火板前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部件为板簧,所述板簧前后边缘通过铆接、钉接或焊接的方式分别与所述扑火板后端和固定板前端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线前端固定有锁扣。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手柄前端通过连接头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连接头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与所述手柄螺纹连接或卡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手柄由复数段管型子手柄组成,所述子手柄间卡接或螺纹连接,且在两段子手柄连接处设有握具。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后一段子手柄的前端设有带有螺纹的涨杆,所述涨杆前端螺旋连接有涨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扑火板前端固定有40-60根呈带状分布的金属线。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板和扑火板为呈四边形的冷轧钢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线是直径为1-3mm、长度为200-400mm的钢绞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朝向扑火方向的扑火工具前端设置复数根金属线,在拍打扑灭火苗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避免扫地风的形成;同时,由于金属线本身具有弹性韧性,拍打明火的过程中,金属线会将在过火层下面的暗火、余火抽打出来,加以扑灭,防止余火死灰复燃,实现彻底扑火。此外,扑火面均采用耐火金属材料制成,因而扑火工具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2、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金属线和手柄间设有扑火板和固定板,固定板和扑火板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最大限度的保证的扑火工具中扑火面的弹性自由度,增加了对如草地、岩石、树杈等各种失火环境的适应性,可适用于大面积扑火。
3、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手柄采用多段组成,各段间均可自由拆卸,增加了扑火工具的使用灵活性。此外手柄和固定板间也可实现拆卸,大大方便了扑火工具的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扑火工具正视图;
图2是图1中扑火工具前部正视图;
图3是图2中扑火工具前部侧视图;
图4是图1中扑火工具第二子手柄前端正视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扑火板,2-固定板,3-钢绞线,31-锁扣,4-板簧,5-连接头,51-卡销,6-第一子手柄,7-第二子手柄,71-涨杆,72-涨母,8-握具,9-手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至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扑火工具,由前至后依次连接有扑火板1、固定板2和手柄。其中,扑火板1和固定板2是裁切呈四边形的冷轧钢板,采用冷轧钢板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耐高温、高强度的优点,从而保证扑火工具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优选采用经过模压加强的冷轧钢板;所述手柄由第一子手柄6和第二子手柄7组成,均采用高光管制成,具有质轻、耐高温、强度大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明萱,未经吴明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77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