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向减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18372.6 | 申请日: | 200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9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恩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鼎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1/14 | 分类号: | F16H1/14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胡畹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减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速器,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整齿轮之间啮合程度进而消除背隙的转向减速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减速器,请参看TW专利公告编号第568036号「电动车的减速器结构」新型专利案,其于减速器壳体内以可自转方式穿设有一驱动齿杆,又于外壳周围设有另一延伸方向与驱动齿杆夹角90度且相啮合的传动齿杆,借由驱动齿杆可与动力源连结传动,而传动齿杆则与车轮连结,借由驱动齿杆与传动齿杆之间的不同齿轮比,可达到两者之间传动时的减速效果。
以上所述为多种减速器的其中一种形式,而亦有一种减速器的形式是于外壳内穿设一主轴,于主轴套设有一伞形齿轮,又于外壳周围穿设一内端形成伞形齿部,以伞形齿部与主轴的伞形齿轮啮合传动的副轴。前述的减速器由于在长时间的使用后,会有齿轮磨损而产生背隙的情况发生,长期使用下容易导致伞形齿轮损坏以及造成机械效率降低的缺点,对于此种减速器有改进的必要,以进一步消除背隙而达到更佳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减速器于长时间的使用后会因齿轮磨损而产生背隙,产生齿轮咬合不佳而容易损坏、降低机械效率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转向减速器,本实用新型的主轴可供电缆线穿设,以副轴与伞形齿轮之间的啮合提供传动时减速的效果,当伞形齿轮与副轴之间磨损产生背隙时,可转动调整环退开,令斜角滚珠轴承释放主轴而可调整伞形齿轮的位置消除背隙。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壳,其于底部设有一副轴穿孔,并于左、右两面之间穿设一主轴穿孔,其底部与副轴穿孔相通,该外壳对应该主轴穿孔的两外端位置,于内周的壁面形成环状且直径较大的一第一阶梯部与一第二阶梯部,于第一阶梯部与第二阶梯部的内面以及周面各形成一肩部以及一螺纹;
一主轴,其是穿插于该主轴穿孔,该主轴是直管体并且于穿出该主轴穿孔的两端分别形成一结合盘以及一侦测管,于该侦测管的周面凹设一个以上的凹槽,对应第一阶梯部的位置,于该主轴的周面凸设形成一凸部,并于凸部的内侧套固一伞形齿轮,又于该主轴位于该伞形齿轮与该凸部之间的位置套设一第一斜角滚珠轴承,其包括一内环以及一外环,并且以外环抵靠于该主轴穿孔的壁面;接邻该第二阶梯部内侧的位置,于该主轴的周面套设一第二斜角滚珠轴承,其具有一内环以及一外环,并且以外环抵靠于该主轴穿孔的壁面;
一副轴,其以可转动形态穿置于该副轴穿孔,于该副轴的内端形成一伞形齿轮部,以该伞形齿轮部与该伞形齿轮啮合,于该副轴的外端形成一连结部;
两调整环,其分别螺合于第一阶梯部及第二阶梯部的螺纹,对应各肩部的位置,于各调整环的周围分别穿设有多个螺孔,于各螺孔螺设有一止挡螺柱,以各止挡螺柱的内端抵靠于对应的肩部,于两调整环的内端面分别凸设一环状的凸缘,以两凸缘分别抵靠于第一斜角滚珠轴承外环与第二斜角滚珠轴承外环的外面。
进一步,所述各止挡螺柱是螺设于各螺孔的内端,并且分别于内端以及外端分别形成一头部以及一多角孔,以各头部抵靠于所述的各肩部,于各螺孔的外端螺锁一迫紧螺柱,各迫紧螺柱的内端抵靠各止挡螺柱的外端,借此将各止挡螺柱紧迫定位,并且各调整环于外端面的内周缘凹设形成一环状的油封阶梯部,于各油封阶梯部结合一油封环,各油封环的内端伸抵所述主轴的周面。
较佳的,所述各止挡螺柱外端的多角孔是六角孔,所述结合盘是圆盘体,其并于外端面以环绕的形态穿设多个螺锁孔,所述凹槽设有多个,并且以环绕的形态凹设于所述侦测管的周面。
本实用新型以主轴的结合盘以及副轴的连结部结合于传动的臂体以及动力源的传动轴,借由伞形齿轮与副轴之间的齿轮比,在传动时达到减速的功能;并且由于主轴是管体且内部具有空间,因此当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机械手臂时,能够以主轴内的空间提供电缆线穿过,于侦测管周围设有的各凹槽则是能够配合另外设置的译码器来侦测主轴转动的圈数。
当伞形齿轮部与伞形齿轮之间因磨损产生背隙时,是将两调整环上的止挡螺柱退开对应的肩部,然后将两调整环向外转动退开,此时第一斜角滚珠轴承及第二斜角滚珠轴承的外环会向外退开,借此释放主轴而令主轴可移动调整位置,接着将主轴连同伞形齿轮朝向副轴的伞形齿轮部抵推而消除两者之间的背隙。
当前述的调整完毕后,重新将第一调整环及第二调整环转动向内,各以凸缘分别推抵第一斜角滚珠轴承及第二斜角滚珠轴承的外环向内移动并扩张,使第一斜角滚珠轴承及第二斜角滚珠轴承的外环分别向外顶撑抵靠于主轴穿孔的壁面定位,借此固定主轴的轴向位置,最后将各止挡螺栓重新锁入抵靠对应的肩部,即完成本实用新型的调整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鼎缢有限公司,未经鼎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83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轴向换挡器的轴向换挡套
- 下一篇:超越离合器弹簧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