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收式冰箱蒸发器封闭式导冷块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18426.9 | 申请日: | 200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4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郭旭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旭光 |
主分类号: | F25D19/00 | 分类号: | F25D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50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 冰箱 蒸发器 封闭式 导冷块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收式冰箱蒸发器的导冷块,尤其是将蒸发器管密封在受冷腔内的封闭式导冷块。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吸收式冰箱的吸收式制冷机蒸发器(即吸收式制冷机产生冷能的部位)经冰箱储物箱后窗伸至冰箱储物箱之内,比较直接地使储物箱降温。由于呈圆管状蒸发器的表面积有限,为了提高传冷速度,还需在管状蒸发器之外加装一种导冷片,这种导冷片通常是平直或折弯、开放的铝板。
由于蒸发器圆管外部还并行伴随着一条直径较小且其中有一段是弯曲状的氨液管,使一般的平直或折弯的导冷片固定到或嵌在蒸发器圆管上时与蒸发器圆管只能局部接触,结果是导冷效果不理想。
由于铝板平直或折弯的导冷片不是密封的,当冰箱箱体进行发泡保温层灌注时发泡材料势必被压入导冷片与蒸发器管之间的缝隙内,为了避免因发泡材料将被压入导冷片与蒸发器管之间的缝隙内而阻碍冷能从蒸发器管到导冷片的传输,在吸收式冰箱设计中,蒸发器管往往必须从储物箱后窗伸进冰箱储物箱内,从而导致储物箱有效空间被蒸发器管和导冷片所占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吸收式制冷机的蒸发器现有的导冷片接触面小、平直或折弯的导冷片使蒸发器管必须伸进冰箱储物箱之内、使储物箱有效容积被占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冷块,该导冷块以一个受冷空腔套在蒸发器管之外,这个起受冷作用的空腔体内壁与蒸发器管贴合紧密且接触面积较大,能将蒸发器管整个密封住,避免发泡材料挤入导冷块与蒸发器管之间,能让冷能快速、有效地传递到冰箱储物箱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管状的受冷腔把吸收式冰箱蒸发器管(2)和液氨管(3)套在其中,导冷块受冷腔的横截面是呈环状封闭的,导冷块受冷腔两端在套入蒸发器管(2)后加以密封。
类似公知的导冷片,本实用新型导冷块的正面散冷面板是平整或带有散冷沟槽的。与公知的导冷片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导冷块的面板的后部是一个两端通透的受冷腔,这个受冷腔分为上部大的蒸发管腔和下部小的液氨管腔,蒸发管腔的横截面形状与吸收式制冷机蒸发器管相仿,液氨管腔的横截面形状与带弯曲的吸收式制冷机液氨管外形相适应,蒸发管腔和液氨管腔是平行且相通的。整个导冷块包括面板和受冷腔腔体为一个整体。
因为本实用新型导冷块的受冷腔两端密封后整个受冷腔是密闭的,冰箱灌注保温层时发泡材料是不能进入蒸发器管和受冷腔之间缝隙的,所以吸收式制冷机蒸发器管以及套在蒸发器管上的受冷腔腔体可以被安装在冰箱储物箱后窗窗口即冰箱储物箱后壁发泡保温层的内部,导冷块的散冷面板朝向冰箱储物箱内并且可以贴在储物箱后壁。
吸收式制冷机通过蒸发器管发出的冷能几乎全部被导冷块的受冷腔所接受,受冷腔处于冰箱保温层之内,有效阻止冷能的无谓丧失而传给同为一体的散冷面板,由散冷面板散发导冰箱储物箱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其一,导冷块受冷腔内壁紧贴套着吸收式制冷机的蒸发器管,接触面大,可以有效地将冷引导出来;
其二,导冷块空腔两端可以密封,冷能按要求集中传送;
其三,蒸发器管和导冷块的受冷腔置于冰箱储物箱后窗发泡保温层内,导冷块散冷面板紧贴储物箱后壁,使冰箱储物箱后壁平直,有效利用储物箱空间、有利存储物品整齐摆放。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吸收式制冷机正面图。
图2是吸收式制冷机侧截面图。
图3是目前常见的吸收式制冷机的导冷片。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冷块。
图5是吸收式制冷机蒸发器在冰箱储物箱内位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6是目前公知吸收式制冷机蒸发器在冰箱内位置以及常见导热片的侧面示意图。
图7是运用本实用新型时吸收式制冷机蒸发器在冰箱储物箱后壁窗口内发泡保温层内部以及本实用新型导冷块的侧面示意图。
图中:
1.吸收式制冷机机身;
2.吸收式制冷机蒸发器管;
3.吸收式制冷机液氨管;
4.导冷块散冷面板(背面);
5.受冷腔腔体;
6.蒸发管腔;
7.液氨腔;
8.冰箱箱体;
9.冰箱储物箱;
10.冰箱储物箱后窗;
11.发泡保温层;
12.目前公知的导冷片;
13.本实用新型的导冷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旭光,未经郭旭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84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能电动车
- 下一篇:线材注塑端返工恒温箱与返工剥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