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快速拆装的运输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18463.X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4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益高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00 | 分类号: | B65D90/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00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拆装 运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运输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集装箱运输的运输架。
【背景技术】
运用集装箱运输已成为国际标准化的运输方式,而为了保证运输物品的安全,通常在集装箱内需要安置运输架。常见的运输架通常包括若干长、短梁及将长、短梁固定在一起的铁丝或者螺栓等固定件,组装及拆卸过程比较繁琐,且组装完成后需要人工搬运至集装箱内。由于运输架通常体形较大,重量较重,对于人工搬运造成比较大的困难,同时,当运输架拆卸时需要将各个固定件依次拆除,费时费力,且很多情况下,拆卸完成后的运输架的回收利用率比较低,很难再重复利用,增加了成本。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运输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用的运输架,其可快速组装、拆卸且占用空间较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运输架,其包括顶架、中间架、底架及若干连接所述顶架、中间架与底架的支撑杆,所述顶架、中间架及底架中至少一个设有两相对设置的横梁及自横梁两端向下突伸的固定腿,所述两相对横梁之间设有调节臂,该调节臂两端与所述横梁铰接,所述支撑杆设有与所述固定腿配合的固定孔。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架通过横梁与调节臂的铰接及固定腿与固定孔的配合,使得运输架在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的情况下便能方便快捷的完成组装并能够在拆卸后可折叠以减小空间占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运输架在组装完成前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装箱用的运输架,其包括上、中、下三层,分别用以承载货物。所述运输架包括位于上层的顶架10、位于中间层的中间架20、位于下层的底架30及若干个连接所述顶架10、中间架20与底架30的支撑杆40。
参图1所示,所述顶架10设有两个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11、与所述第一横梁11铰接的第一调节臂12及连接所述两个第一横梁11的定位管13。所述第一横梁11呈纵长形,其纵长两端处安设有向下突伸的固定腿14。每个所述第一调节臂12由两个相互铰接的半臂组成,该两半臂的一端通过铰链15铰接在一起,而两半臂的另一端各自与对应的第一横梁11通过铰链16铰接,如此,所述第一调节臂12与所述第一横梁11之间可通过铰链15、16灵活调节两个相对第一横梁11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当顶架10拆卸后,两相对的第一横梁11可以通过所述铰链15、16折叠至一起,极大地减小了顶架10的空间占用率。所述定位管13架设于所述相对设置的第一横梁11上,并通过定位管13两端的销钉与第一横梁11插接固定,能将第一调节臂12所调节到的两第一横梁11之间的距离有效地定位在一个固定值而不轻易发生改变。所述固定腿14呈管状,用以与中间架20配合。
继续参图1所示,所述中间架20与所述顶架10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中间架20两第二横梁21的纵向两端还设有向上突伸的圆柱销22,该圆柱销22与所述支撑杆40连接配合,且当中间架20拆卸时,所述支撑杆40可围绕圆柱销22为轴心向第二横梁21内侧翻转,从而方便中间架20的折叠,并降低了中间架20的占有空间。中间架20的其他结构与顶架10基本相同,不再赘述。
底架30设于所述顶架10与中间架20的下方,起支撑所述顶架10及中间架20的作用,且所述底架30的结构与中间架20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主要在于所述底架30的第三横梁31于其纵向两端的底部设有两个活动轮装置32。所述活动轮装置32固定于所述底架30的四周,用以方便运输架的搬运,给操作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所述支撑杆40的底端与所述圆柱销22连接,顶端设有与所述固定腿14套接的固定孔41,用以将所述顶架10、中间架20及底架30固定起来。
本实用新型的运输架在组装时,只需通过固定腿14与固定孔41的配合便能将顶架10、中间架20及底架30快速便捷地组装在一起,无需其他紧固件,而拆卸时也同样快速便捷,且拆卸后可将所述顶架10、中间架20及底架30通过铰链15、16折叠起来,减小了其对空间的占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益高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益高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84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酸轧机组活套摆动门带钢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夹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