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枢纽器及具有该枢纽器的可携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18675.8 | 申请日: | 200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51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李中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10 | 分类号: | F16C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卢业强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枢纽 具有 可携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一种枢纽器及具有该枢纽器的可携式装置,尤指一种使该可携式装置的一上盖相对于一底座旋转时,上盖可相对底座半自动的定位的枢纽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为了符合使用者便于携带的需求,而研发出许多可携式的电子装置(如笔记型计算机、小笔记型计算机或手机等),以提高携带的便利性,由于便于携带的设计需求下,使可携式电子装置外观的设计概念朝向轻薄短小,并进一步利用枢纽器让电子装置可以收折而利于使用者携带。
以不论是折迭式手机或是笔记型计算机,其包含有一底座及一具有一屏幕的上盖,且该底座与该屏幕之间系利用一枢纽器相连接,使屏幕系藉由该枢纽器开合于该底座。
在习知的枢纽器中,系有使用凹凸轮的枢纽器。另一种则使用管簧式的枢纽器。习知的管簧式枢纽器只有提供管簧套筒与转轴之间的磨擦,虽然这样也可以达到所需的磨擦力,但习知的管簧式枢纽器却无提供半自动定位的功能。因此,仍有改进之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枢纽器,其适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上盖半自动的闭合于底座上;还提供一种具有该枢纽器的可携式装置。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之枢纽器,包括有:
一管簧架,具有一连接部以连接于该底座,以及一套筒,该套筒上有一狭长开口;
一转轴,具有一固定部以连接于该底座,以及一枢杆,该枢杆系可旋转地插入于该套筒之中;
其中,该套筒设有一卡合平面,且枢杆具有一定位平面,藉此,当该上盖相对于该底座旋转时,该枢杆的定位平面可被旋转至与该管簧架的卡合平面相对应,使转轴定位于该管簧架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携式装置,其包括有一上盖以及一底座,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枢纽器,该枢纽器设于该上盖与该底座之间,使该上盖可相对于底座枢转,其中转轴的固定部系与该上盖相互固定,而管簧架的连接部系与底座相互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之枢纽器的有益效果在于当上盖靠近底座时,转轴仍受该管簧架的弹性夹持,以迫使枢杆的定位平面半自动地与套筒的卡合平面相互定位。
较佳者,该管簧架上设有一第一限位部,而转轴上设有一第二限位部可与该第一限位部相互形成限位。
较佳者,该管簧架系由金属射出成型。
较佳者,该转轴系由金属射出成型。
较佳者,该管簧架的套筒系自该卡合平面二侧对称渐细延伸,并包覆转轴,以提供弹性力量,夹持转轴。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管簧架的套筒系自该卡合平面二侧不对称渐细延伸,并包覆转轴,以提供弹性力量,夹持转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之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之前视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之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之另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可携式装置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可携式装置开启状态的示意图。
图号说明:
1-枢纽器 10-管簧架
12-连接部 14-套筒
13-孔洞 16、16’-开口
17-卡合平面 19-第一限位部
20-转轴 22-固定部
24-枢杆 221-孔洞
25-定位平面 26-第二限位部
7-可携式装置 71-底座
72-上盖 73-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6,枢纽器1被使用在一可携式装置7上,使该可携式装置7的一盖体72可相对于一底座71做旋转。如图1~3所示,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枢纽器1包括有一管簧架10,以及一转轴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86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