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血透用三通阀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19380.2 | 申请日: | 200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4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潘晓东;易铁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晓东;易铁钢 |
主分类号: | A61M39/22 | 分类号: | A61M39/22;A61M1/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胡清方 |
地址: | 51804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透用 三通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血液净化血路管操作上的血透用三通阀。
背景技术
患有终末期肾病患者通常需要用血液透析机来进行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是通过内瘘血管穿刺血液与透析血路管动脉端经血路管进入透析器血室,此时透析液以血流方向相反进入透析液室,血液与透析液之间由透析膜分隔,通过弥散、超滤作用达到血液净化目的,物质交换在透析机内完成。在血液透析过程中,①经常由于内瘘狭窄、有血栓、分支等原因导致瘘管内血流量不足,引起动脉端反抽现象,而影响血透治疗无法正常进行下去。现临床上多采用同一瘘管血管上取两根穿刺针取血方法,以增加血流量的方法。②在血液透析治疗结束时,需要分离动脉端管路与穿刺针后接盐水回血,此时分离过程中容易导致端口污染及血液外渗现象;③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常常需要在外循环的血液内注射一些其它的辅助药物,特别是在多种用药时,现阶段临床还暂无可多管连接的管路或者接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血透用三通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血透用三通阀,包括阀壳,在所述阀壳内设有一可以在所述阀壳内旋转的阀芯,所述阀芯上端向所述阀壳外延伸形成阀柄,在所述阀柄上设有阀芯旋转帽,在所述阀芯上设有三个相互贯的孔,在所述阀壳上设有三根与所述阀壳内空相通的,且与所述阀芯上的孔相对应的连接管。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所述三根连接管中,其中有两根连接管的中心轴线呈一直线,另一根连接管的中心轴线与该直线垂直。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三根连接管的中心轴夹角呈120度。
在中心轴线为一直线的两根连接管上各套有一个连接套,在所述连接套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所述中心轴线为一直线的两根连接管的外端是一锥管。
在所述阀芯旋转帽上设有用于指示液体流向的指示箭头。
所述阀芯旋转帽为圆盘状。
所述阀芯上设有三个相互贯的孔内径相等,所述设置在阀壳上三根连接管的内径相等,并且三个相互贯的孔与所述三根连接管的内径相等。
在中心轴线为一直线的两根连接管中的一根连接管中串接有一根软质胶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该三通阀可以很方便地血液透析过程中,在经循环的血液中注射一些其它的辅助药物等优点。使用该三通阀:①当血流量不足时可以同时在同一内瘘血管内穿刺两个部位,使两根穿刺针与血路动脉端相连接,此时三通阀内三个连接管同时相通,两根穿刺针内血液由于血透机血泵运转血路管产生内负压的原理,血液由管路动脉端抽入血路管内,从而增加血流量,使血液透析得以顺利完成;②在血液透析治疗结束时,将连生理盐水的输液管、动脉穿刺针管路端口、血路管动脉端口同时连接于血透用三通阀接口,先接通生理盐水的输液管与穿刺针阀门,关闭血路管动脉端阀门,使盐水冲净穿刺针管腔内血液。然后关闭穿刺针与输液管阀门,扭动阀心旋转帽使生理盐水及血路管动脉端口阀门相通,用生理盐水缓慢回血(血流量100ml)至身体内。直至血完全回至身体后,停泵。关闭动、静脉端夹子,拔除穿刺针,针口用无菌纱条接压至止血,胶布固定。这样可减少分离过程中的污染机会及渗血现象。③血液透析过程中,在外循环血液的血路内注射一些其它的辅助药物。可采用此三通阀连接多个输液管或注射器给药,方便同时用药。而现临床上暂无一个很好的连接管可以同时用药,从而影响了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主视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侧视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三根连接管均相通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和图5是三根连接管中的任意两根相通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主视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解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晓东;易铁钢,未经潘晓东;易铁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93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