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仿生鱼蠕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19562.X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6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安哲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哲浩 |
主分类号: | B63H1/36 | 分类号: | B63H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7100 黑龙江省海林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生 蠕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中娱乐、游戏使用的仿生蠕动装置,尤其是在水中蠕动形象逼真、娱乐性极强的机械式仿生蠕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仿生鱼蠕动装置,纯机械传动形式制作安装的还尚未发现。在美国以及国内大学曾开发研制了电子仿生鱼,但在市场上仍未推广应用。电子仿生鱼的关键是仿生蠕动装置。上述大学研制的电子仿生鱼的仿生蠕动装置是采用电子器件进行控制的,结构相当复杂,而且电子仿生鱼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是成本高、制作难、需专业人员进行维护、耐人为破坏性差。尤其是在公共娱乐场所难以抵抗的人为破坏,一旦有一点破坏就会使整个仿生鱼处于瘫痪状态,从而失去娱乐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生鱼蠕动装置,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仿生鱼蠕动装置存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制作困难、不便维护、耐人为破坏性差的问题。
所述仿生鱼蠕动装置是由铰链连接的多个蠕动节,和在多个蠕动节内部设置的一个螺旋杆构成的。
所述的螺旋杆是个由直线和螺旋线一体构成的传动轴,并由电动减速机构带动其旋转。
所述的蠕动节是个上宽下窄、前大后小的形如椭台形壳体,在椭台形壳体的前端或者前后两端固定一个设有中心孔的骨架板,在椭台形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了前后相对应的圆弧形凹陷与凸台组成的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特点是设置了螺旋杆和由螺旋杆带动的多个活动连接的蠕动节,并在电动减速机构的带动下,在螺旋杆旋转的过程中,使蠕动节作出曲线形左右摆动,并利用蠕动节和尾鳍的蠕动推动前行,蠕动形象逼真,尤其是在水中蠕动前行的实际效果,会给人带来无限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不仅如此,还具有发明构思新颖独特、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容易制作维护方便、性能可靠成本低廉、耐人为破坏性强以及国内外纯机械传动式仿生鱼制作的独特优势。它可与鱼头、鱼形游艇等相结合制成大型仿生鱼、乘骑式蠕动仿生鱼、仿生鱼游艇和蠕动仿生鱼玩具等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仿生鱼蠕动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图3是仿生鱼蠕动装置中蠕动节结构示意图;
图4、图5是仿生鱼蠕动装置中螺旋杆主视图、俯视图;
图6是仿生鱼蠕动装置中滚动轴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仿生鱼蠕动装置是一种机械传动式仿生鱼蠕动装置,它有多个蠕动节1,所述的蠕动节1是个由上宽下窄、前大后小形如椭台的壳体,在椭台形壳体的前端固定一个设有中心孔的骨架板2,在椭台形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了前后相对应的圆弧形凹陷与凸台组成的连接体。其中第一个蠕动节1与第二及其它各蠕动节1略有不同,不同之处是第一蠕动节1的骨架板2中心孔为圆孔,而第二及其它各个蠕动节1中心孔是纵向条孔,并且最后一个蠕动节1即尾鳍的前后两端都设有骨架板2和为条孔的中心孔。另外在第一蠕动节1椭台形壳体内还设置了带孔的支板,并且每个蠕动节1壳体内都加装了轻体材料,用以调节蠕动装置在水中的沉浮位置。在椭台形壳体的上下两端且前后对应的圆弧形凹陷与凸台上设有轴孔,由轴孔经销轴、垫圈和开口销将若干个蠕动节1铰链连接。使之形成一可活动的整体。从第二个蠕动节1开始,其它各蠕动节1骨架板2的中心孔即纵向条孔内都设有滚动轴套3,该滚动轴套3由相对压合的两部分组成,压合口呈燕尾形嵌入,滚动轴套3中心为通孔,通孔边缘有倒角,外部径向中心设有环槽,环槽镶嵌在所述条孔边沿上。滚动轴套3可在骨架板2的中心孔也就是条孔内上下自如移动。在多个蠕动节内部设有一螺旋杆4,所述的螺旋杆4是个由直线和螺旋线一体构成的传动轴。螺旋杆末端从第一个蠕动节1的前骨架板2中心孔置入,穿过支板孔,再经第二个蠕动节1及其它至尾鳍间若干蠕动节1其骨架板2条孔内滚动轴套3上的通孔穿过,使螺旋杆4前端头越过第一骨架板2中心孔,并在支板两侧由轴衬套、外轴壳、垫片、卡簧将其限位。所述螺旋杆4由电动减速机构带动其转动。螺旋杆4应按设定的方向进行旋转,不得反转。螺旋杆4旋转时滚动轴套3在螺旋杆4的作用下,在条孔中上下滑动,并通过滚动轴套3及条孔的限位作用迫使蠕动节1左右摆动。螺旋杆4和条孔上下的极点留有足够的空间,不使螺旋杆4到达上下两极点,所述螺旋杆4旋转动态俯视图为曲线形,该曲线即是蠕动节1的蠕动形态。也是本实用新型的蠕动形态。由于螺旋杆4的曲线圆滑和转动不仅使其产生并完全达到了仿生鱼蠕动的效果,且实现了仿生鱼的蠕动前行,尤其是在水中,形象更加逼真可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哲浩,未经安哲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95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