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源提供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1312.X | 申请日: | 200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9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芮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芮 |
主分类号: | H02M3/00 | 分类号: | H02M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60 天津市河***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源 提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用于便携式设备中的电源提供装置,特别涉及移动设备的电源供应装置。
背景技术
电源作为能源供应装置是各类电器产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便携式设备的电源供应方式有:电池供电、将市电交流电转换为可用直流电的充电器(以下简称充电器)进行充电、太阳能电池,这几种方式。对于移动设备,对电源供应的可靠性与持久性有着很高的要求。仅局限于电池供电、充电器充电和太阳能电池,仍难满足实际需要。
例如,当遇险或自然灾害发生时,在封闭空间内长期被困,本机电池无电、无市电充电、长期无光无太阳能可转换为电能充电,那么向外呼救、发送求救信息便不能实现,与外界断绝了一切联系。目前,为了延长便携式设备的电池使用时间,有很多方案。其一提高单块电池容量,但这种方案受目前技术水平的限制,电池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很难再有所提高,无法做到持久可用;另一种方案是配备备用电池,但这种方案的延长使用时间也是有限的,便携性也大打折扣;再一种方案是,将太阳能电池与电池供电、充电器充电功能同时体现在便携式设备中,但仍无法解决在长期封闭空间内被困的充电问题。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ZL200620160352.4,公开日期为2007年12月19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源供应装置,包括电池、太阳能电池、电源接口,所述太阳能电池与电池并联连接后接用电设备。缺点是:在长期封闭空间内被困状态下,电源提供方式具有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可靠性高、可以不间断提供电能的电源供应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源提供装置,包括外借电源单元、CPU(4)及电源管理部分(7),所述外借电源单元与CPU(4)及电源管理部分(7)相连。
所述外借电源单元中包括但不限于有USB接口(1)、降压模块(2)、模数转换器ADC(3)、模似开关(5)与直流电变换模块(6)。
所述外借电源单元中USB接口(1)与降压模块(2)相连,降压模块(2)与模数转换器ADC(3)相连,模数转换器ADC(3)与模拟开关(5)分别与外借电源单元外的CPU(4)连接,用以借入电压判断。
所述外借电源单元中USB接口(1)与模拟开关(5)相连,模拟开关(5)与直流电变换模块(6)相连,模拟开关(5)与直流电变换模块(6)分别与外借电源单元外的电源管理部分(7)相连,进行分路处理。
所述CPU(4)与电源管理部分(7)连接。
所述电源管理部分(7)与太阳能电池(8)相连。
所述CPU(4)与太阳能电池(8)相连。
所述电源管理部分(7)还可连接电池。
所述电源管理部分(7)与外借电源单元中模拟开关(5)连接,模拟开关(5)与USB接口(1)连接,USB接口(1)连外设接口,可将剩余电源借出。
通过电源接口可与充电器相连,用于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充电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如何将外接电源进行变压并使用的方法,可从具备向外借电的外部设备处,借入电源。也可将本机剩余电量借出,提供给其他所需设备。同时可连接有太阳能电池、电池与充电器,四种供电形式为便携式设备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持久可靠电源提供了保障。
如再面临汶川地震这种自然灾害时,即使全城无电,被困人员长期处于黑暗环境内,手机电池无电、无市电充电、太阳能电池不可用的情况下,如果身边有其他的外设具备借电条件,那么就可从这些外设借入电源,启动拥有本专利的便携式设备如手机,以便向外呼救。那些被废虚掩埋的人们也就更有可能借助此专利功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针对性强的救援,大大提高了生存机率。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电源提供方式,为便携式设备获得持久电源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提供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见图1,包括包括外借电源单元、CPU(4)及电源管理部分(7)。所述外借电源单元与CPU(4)、电源管理部分(7)相连。所述外借电源单元中包括但不限于有USB接口(1)、降压模块(2)、模数转换器ADC(3)、模似开关(5)与直流电变换模块(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芮,未经张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13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恒流、恒压充电电路
- 下一篇:一种爆破片流阻系数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