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动角位置调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22295.1 | 申请日: | 2009-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1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曹雪立;牟东慧;朱日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Q16/00 | 分类号: | B23Q16/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安丽 |
地址: | 10085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动 位置 调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角位置调整装置,可作为转台、机床等机械设备中角位置手动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齿盘、齿轮或蜗轮的手动角位置定位机构存在着以下缺点:单级传动时由于分辨率低,角位置精确到位困难,为了达到一定的角位置控制精度就必须增大齿盘、齿轮和蜗轮的直径,否则,就无法达到角秒级的控制精度;而成倍增大齿盘、齿轮和蜗轮的直径的结果是高成本和设备体积庞大。多级传动时,需要进行两级或多级切换,实现粗调、微调操作,切换操作不慎就会有“打齿”的现象,“打齿”对机械零件造成的损伤使传动装置寿命较短。传统齿盘、齿轮或蜗轮传动机构存在的原理上无法克服的回程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手动角位置调整装置,该装置可使角位置到位迅速,粗调、微调切换安全简单,且到位控制分辨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手动角位置调整装置,由主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和辅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组成;主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包括主涡轮、主蜗杆、主轴承座、主轴承、主轴承垫圈、主轴承锁紧螺母、手柄、锁紧螺母、锁紧螺钉和主手轮,主轴承、主轴承垫圈、主轴承锁紧螺母构成主轴承组件,主蜗杆通过主轴承组件安装在主轴承座上与主蜗轮啮合连接,主手轮通过锁紧螺母装在主蜗杆的一端,主手轮上装有手柄和用于控制辅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啮合的两个锁进螺钉;辅涡轮蜗杆传动机构包括辅蜗轮、辅蜗杆、辅轴承座、辅轴承、辅轴承垫圈、辅轴承锁紧螺母、调整垫圈和辅手轮,辅轴承、辅轴承垫圈、辅轴承锁紧螺母构成辅轴承组件,辅蜗杆通过辅轴承组件安装在辅轴承座上与辅蜗轮啮合连接,辅蜗轮键合在主蜗杆装有主手轮的一端,辅蜗轮与主蜗杆的轴肩之间、辅蜗轮与主手轮之间装有调整调整垫圈用于调整辅蜗轮与辅蜗杆的分离或啮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级蜗轮蜗杆机构,主蜗轮蜗杆用于粗调,可使角位置到位迅速,辅蜗轮蜗杆用于精调,可使手动角位置控制分辨率达到2角秒,提高了角位置调节精度;
(2)锁紧螺钉的设置使得该手动角位置调整装置实现了在粗调与精调控制状态的轻松转换;
(3)主、辅蜗轮均采用油尼龙材料制成,易加工、质量轻、自润滑无需润滑脂免维护,可以得到10″以内的回程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蜗轮蜗杆的结构组成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辅蜗轮蜗杆的结构组成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角位置处于粗调状态的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手动角位置调整装置由主涡轮蜗杆传动机构和辅涡轮蜗杆传动机构组成。如图1所示,主涡轮蜗杆传动机构包括主蜗轮1、主蜗杆2、主轴承座3、主轴承4、主轴承垫圈5、主轴承锁紧螺母6、手柄8、锁紧螺母10、锁紧螺钉11和主手轮12,主轴承4、主轴承垫圈5、主轴承锁紧螺母6构成主轴承组件,主蜗杆2通过主轴承组件安装在主轴承座3上与主涡轮1啮合连接,主手轮12通过缩紧螺母10装在主蜗杆2的一端,主手轮12上装有手柄8和用于控制辅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啮合的两个锁进螺钉11;
如图2所示,辅涡轮蜗杆传动机构包括辅蜗轮7、辅蜗杆13、辅轴承座14、辅轴承15、辅轴承垫圈16、辅轴承锁紧螺母17、调整垫圈9和辅手轮18,辅轴承15、辅轴承垫圈16、辅轴承锁紧螺母17构成辅轴承组件,辅蜗杆13通过辅轴承组件安装在辅轴承座14上与辅蜗轮7啮合连接,辅蜗轮7键合在主蜗杆2装有主手轮12的一端,辅蜗轮7与主蜗杆2的轴肩之间、辅蜗轮7与主手轮12之间装有调整调整垫圈9用于调整辅蜗轮7与辅蜗杆13的分离或啮合。
如图3所示,当锁紧螺钉11松开时,锁紧螺钉11与辅蜗轮7表面脱开,由于本实用新型将调整垫圈9的厚度在装配时,进行了调整,使辅涡轮7能与辅蜗杆13脱开啮合,此时,转动手轮14,仅能带动辅蜗杆13,辅蜗杆13不能带动辅蜗轮7,辅蜗轮7与辅蜗杆13不起作用,仅主蜗轮蜗杆起作用,转动手轮12带动主蜗杆2转动,主蜗杆2带动主蜗轮1,可使角位置迅速到位,实现角位置粗调。
当锁紧螺钉11顶紧时,消除了辅蜗轮7与辅蜗杆13之间的间隙,辅蜗轮7与辅蜗杆13啮合,此时,转动手轮14,带动辅蜗杆13,辅蜗杆13带动辅蜗轮7,辅蜗轮7通过销与主蜗杆2键合连接,从而,带动了主蜗杆2转动,主蜗杆2带动主蜗轮1,主涡轮蜗杆与辅涡轮蜗杆同时起作用,实现角位置精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未经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22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