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冷却系统和包括该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23104.3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4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陆子平;武凤荣;潘明军;胡国锐;蔡继春;杨帆;高歌;李晓飞;刘永亮;苏方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20 | 分类号: | F01P3/20;F01P5/10;F01P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陈小莲;王凤桐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冷却系统 包括 汽车 | ||
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1)、水泵(2)、散热器(3)和机油冷却器(4),所述发动机(1)、水泵(2)、散热器(3)和机油冷却器(4)通过多个水管构成冷却水循环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冷却器(4)位于所述发动机(1)和所述散热器(3)之间,使得从所述散热器(3)流出的冷却水先经过所述机油冷却器(4)再经过散热器(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1)位于所述机油冷却器(4)和所述散热器(3)之间,使得从所述散热器(3)流出的冷却水先经过所述发动机(1)再经过机油冷却器(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节流部件(5),所述节流部件(5)包括第一管口(5a)、第二管口(5b)、第三管口(5c)和第四管口(5d),所述第一管口(5a)和第二管口(5b)连通,所述第三管口(5c)和第四管口(5d)分别与所述第一管口(5a)和第二管口(5b)连通,所述第三管口(5c)和第四管口(5d)分别通过水管与所述机油冷却器(4)的冷却水进口和所述机油冷却器(4)的冷却水出口连接,所述第一管口(5a)通过水管与所述散热器(3)和发动机(1)中的一个连接,第二管口(5b)通过水管与所述散热器(3)和发动机(1)中的另一个连接,所述第一管口(5a)和第二管口(5b)之间具有直径缩小的部分(6),所述第三管口(5c)位于所述第一管口(5a)和所述直径缩小的部分(6)之间,所述第四管口(5d)位于所述第二管口(5b)和所述直径缩小的部分(6)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口直径缩小的部分(6)为节流孔,该节流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二管口(5b)的管口直径的比为1∶2-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一管口(5a)的管口直径的比为1∶1-1∶1.5。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孔沿冷却水流动方向的长度为10-50mm。
8.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口(5a)与所述第二管口(5b)的轴线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口(5c)的管口直径与所述直径缩小的部分(6)的直径的比为1∶1-1∶1.5。
10.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冷却器(4)包括机油通道和冷却水通道,所述冷却水通道套设在所述机油通道外部,所述冷却水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机油冷却器(4)的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机油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发动机(1)的机油出口和机油进口。
11.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为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310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