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中渗透仪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3925.7 | 申请日: | 2009-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4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肖俊夫;刘战东;王久生;李德信;成兴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41107 | 代理人: | 马既森 |
地址: | 45300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渗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测定自然降水、灌溉水、地下水、土壤水相互转化的地中渗透仪。
背景技术:
目前的地中渗透仪,是在由混凝土砌成的若干个渗透仪,在渗透仪的中间地带建造一个地下观测室,在地下观测室内外设有所需的仪器和设备,这种传统的地中渗透仪存在的缺点是:1、由于混凝土制作的渗透仪外壁厚度大,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边际效应大,影响数据的准确性;2、因有些附属建筑物设在渗透仪周围的地面上,干扰破坏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同时观测室上方没有回填土层或缓冲区面积太小,对渗透仪内作物的蒸腾产生的影响较大,3、目前渗透仪缺乏一个统一的合理布局,增加了建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观测和使用,测定项目多,数据准确度高,便于掌握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的地中渗透仪。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它包括有一个地下观测室及其蒸渗筒和各种观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一个长14米,宽10米的矩形地下观测室的上面覆盖有一层能种植作物的土壤层,在观测室的一端外侧分布有5个深度为5米的钢质蒸渗筒,并在该端观测室内壁上设有垂直安全出口,在观测室的另一端从外侧向室内设有一个斜道出入口,在观测室的两侧从安全出口端到另一端分别排列有5个深度为3米和5个深度为5米的钢质蒸渗筒,各种观测设备均设在观测室内。本实用新型采用钢质蒸渗筒和把各种观测设备放在观测室内,有效降低了边际效应和充分利用了空间,具有观测方便、测量项目多、能测得多项水分参数及动态变化规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在一个长14米,宽10米的矩形地下观测室10的上面覆盖有一层能种植作物的土壤层2,在观测室的一端外侧分布有5个深度为5米深的钢质蒸渗筒,各蒸渗筒的内径分别为70厘米,在其地基5以上的筒内从上到下依次填充有种植土壤层2,地下水位层3和砂石滤水层4,在各蒸渗筒上端口内分别向观测室内连通有一个径流排水管14,各径流排水管下端分别安装有一个集雨器12,在各蒸渗筒内的砂石滤水层底部分别向观测室内连通有供水管8和溢流管6,供水管上连接有马里奥特供水瓶9,溢流管上连接有溢流水测量瓶7,在观测室的另一端设置有斜道出入口11及其上下台阶和盖板,在靠蒸渗筒一端的观测室上面设有一个垂直安全出口13,在观测室的两侧从安全出口一端到另一端分别分布有5个深度为3米和5个深度为5米内外配置相同的钢质蒸渗筒1,在观测室的周边壁上设有混凝土隔墙14。其工作原理是:降雨时,雨水经土壤渗入蒸渗筒地下,当渗入的雨水量高出地下水水位时经溢流管自动流入溢水测量瓶,可量出地下水的入渗补给量,同时在土壤表面产生超渗雨径流量,由集雨器进行测量。无雨时,因土壤蒸发、地下水由土中的毛细管上升,水位下降可由马里奥特供水瓶补充水量,以保持蒸渗筒中固定的地下水位,地下水上升量可有供水瓶的供水量来确定。该地中渗透仪可同时观测地下水的上升补给量、入渗量及地面径流量,故可用于降水、灌溉水、地下水、土壤水相互转化的定量性研究,揭示土壤水分平衡机理和水循环转化规律。具有观测方便、测定项目多、能测得多项水分参数及动态变化规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39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