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四缸整体四气门柴油机气缸盖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24281.3 | 申请日: | 200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6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安;董伟;喻世学;李康复;韦明慧;马哲;沈天宇;任建海;缪青;朱振华;陈志;沈涛;布保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42 | 分类号: | F02F1/42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陈英超 |
地址: | 47103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体 气门 柴油机 缸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领域,涉及一种四缸整体四气门柴油机气缸盖。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生产的四缸柴油机越来越多地采用直喷式燃烧系统,而气缸盖的设计是柴油机关键设计技术之一。直喷式柴油机工作过程的燃烧性能与气缸盖上气门个数、喷油器位置都有很强的关联性,特别是喷油器轴心线在缸盖上的位置尤其关键。目前两气门气缸盖由于其布置的限制,使得喷油器斜置,喷油器的轴心线和气缸盖底平面的交点偏离了气缸中心,油束和空气混合均匀性难度加大。此外,两气门气缸盖充气效率的提高受到各缸气门个数的限制,使燃烧性能受到一定的影响,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低排放四缸整体四气门柴油机气缸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四缸整体四气门柴油机气缸盖包括气缸盖体、进气门、排气门、进气门座圈、排气门座圈、气门导管、喷油器衬套.将气门导管和进气门座圈、排气门座圈分别压入气缸盖体上的气门导管安装孔和气门座圈安装孔中,使气门导管的上端面和气缸盖体的弹簧支撑平面的距离Z1为14mm~15mm。喷油器衬套压入气缸盖体上的喷油器衬套安装孔中,两个进气门、两个排气门分别装入相应的气门导管孔中。
在气缸盖体上,以各气缸中心为圆心,朝向气缸盖体前端,以R35mm为半径画半圆,朝向气缸盖体后端,以R36mm为半径画半圆,再将各缸坐标轴旋转25°,分别与两半圆相交的四点即为进、排气门中心。
高压连接杆安装孔轴线平行于气缸盖体底平面,其距离F为91mm,与坐标轴的夹角α为19°~21°。
进气门座圈、排气门座圈为空心圆环,上部内孔直径φA为φ30mm、φB为φ28mm,在压入气缸盖体后加工下部圆锥台面张角β1为119°~120°、β2为89°~90°,进气门座圈的量规尺寸φJ为φ33mm、排气门座圈的量规尺寸φP为φ30.9mm;进气门座圈量规测量位置到气缸盖体底平面的距离H为3.15mm~3.35mm;排气门座圈量规测量位置到气缸盖底平面的距离K为3.1mm~3.3mm。
喷油器衬套压入气缸盖体上的喷油器衬套安装孔中,进行挤压后形成止退唇,止退唇的外径φU为φ12.7mm~φ14.7mm,宽度T为4mm~6mm。
喷油器衬套的轴心线垂直于气缸盖体底平面,其在气缸盖体底平面的投影点位于气缸中心;头部油嘴安装孔外径φW为φ12mm~φ14mm,内径φV为φ8mm~φ10mm;喷油器衬套大头段长度L为48mm~49mm,总长度Y为63mm~65mm。
气缸盖体上气门导管内径φM1为φ8mm~φ8.5mm,外径φM2为φ13mm~φ13.5mm,气门导管上端面到气门弹簧支撑平面的距离Z1为14mm~15mm,气门导管总长度Z为72mm~72.5mm。
本实用新型可达到如下有益效果:与两气门相比,采用四气门进气系统,可使气门流通面积增加25%左右,减少泵气损失,提高充气效率,可更有效地组织油气混合和燃烧。四气门柴油机的喷油器垂直布置,使燃烧室与气缸同心,燃烧室内的气流流动明显比偏置燃烧室均匀。由于喷油器布置在燃烧室中心、气门流通面积增加,使得四气门直喷式柴油机具有优越的扭矩特性和排放特性。即使使用相同的燃油喷射系统,保持同等的功率在标准循环测试中,四气门柴油机与两气门柴油机相比,排放和油耗都有显著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四缸整体四气门柴油机气缸盖进气门结构剖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四缸整体四气门柴油机气缸盖排气门结构剖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四缸整体四气门柴油机气缸盖进气门、排气门、喷油器安装孔相对气缸中心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四缸整体四气门柴油机气缸盖高压连接杆安装孔与气缸盖垂直坐标轴的夹角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四缸整体四气门柴油机气缸盖喷油器衬套安装特征及高压连接杆安装孔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四缸整体四气门柴油机气缸盖气门导管、气门座圈安装特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42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电机内冷水微碱性净化处理装置
- 下一篇:电动单梁起重机大车行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