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射模具自动顶出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25278.3 | 申请日: | 200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1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滕国利;郭元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泰光电力器材厂 |
主分类号: | B29C45/42 | 分类号: | B29C45/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7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射 模具 自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绝缘子一种注射工艺中产品自动脱模的一种装置,属于电力输送部件制造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注射工艺是目前复合绝缘子常用的生产工艺,生产工序少,生产效率高。在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与推广,逐渐得到了电力市场的认可。在这发展过程中,逐渐解决了产品脱模困难,芯棒易折伤,护套偏心,护套与芯棒界面偶联不好及模具质量不过关等问题。注射产品逐渐从35kV发展到500kV产品一次成型。对注射工艺来说,小产品35-110kV容易脱模,也更容易操作。而到了220-500kV产品一次成型,其脱模难度就非常大。由于设备工作温度在140-180度的高温下,操作工人的工作环境恶劣。因此,解决复合绝缘子注射工艺自动脱模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注射模具自动顶出机构针对复合绝缘子注射工艺自动脱模难度就非常大的这种现象,提供一种改进装置,解决了人为因素,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注射模具自动顶出机构的技术方案,是由活动伞腔模块、油缸、顶起支撑、斜槽滑块、拉杆、模框组成;活动伞腔模块与顶起支撑相连接,拉杆通过斜槽滑块与顶起支撑相连接,油缸与拉杆相连接,斜槽滑块和拉杆位于模框内。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了组合定位机构。工作原理解释如下:
在模具中相距300mm左右加一组顶出机构。这一组顶出机构包括两块活动伞腔模块,顶起支撑,斜槽滑块、拉杆及油缸等组成。两块活动伞腔模块焊接在一起,其配合间隙与模框及周围伞块保持在0.03-0.05mm,保证活动伞伞腔模块在模具装配夹紧后,受不到四周的挤压力。这样,开模后操作顶出油缸,通过顶出机构可以将产品顶起20-30mm。产品自动脱模,操作人员可以将产品取走。
有益效果:提供一种复合绝缘子注射工艺自动脱模改进装置,解决了人为因素,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注射模具自动顶出机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注射模具自动顶出机构剖面示意图。由活动伞腔模块1、油缸2、顶起支撑3、斜槽滑块4、拉杆5、模框6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注射模具自动顶出机构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注射模具自动顶出机构,由活动伞腔模块1、油缸2、顶起支撑3、斜槽滑块4、拉杆5、模框6组成。活动伞腔模块1与顶起支撑3相连接,拉杆5通过斜槽滑块4与顶起支撑3相连接,油缸2与拉杆5相连接,斜槽滑块4和拉杆5位于模框6内。本实用新型注射模具自动顶出机构工作原理如下:在模具中相距300mm左右加一组顶出机构。这一组顶出机构包括两块活动伞腔模块,顶起支撑,斜槽滑块、拉杆及油缸等组成。两块活动伞腔模块焊接在一起,其配合间隙与模框及周围伞块保持在0.03-0.05mm,保证活动伞伞腔模块在模具装配夹紧后,受不到四周的挤压力。这样,开模后操作顶出油缸,通过顶出机构可以将产品顶起20-30mm。产品自动脱模,操作人员可以将产品取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泰光电力器材厂,未经淄博泰光电力器材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52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笔筒
- 下一篇:注塑模具用潜伏式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