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力驱动滑板车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6675.2 | 申请日: | 200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8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罗云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云国 |
主分类号: | A63C17/00 | 分类号: | A63C17/00;A63C17/12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5543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力 驱动 滑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重力驱动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力驱动滑板车。
背景技术
欧美人偏爱绿色交通工具。目前,多种因素促使摩托车工业要经历一场技术改进,其中最大的推动力是废气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全球都在加强对摩托车管理,努力减少城市地区的污染。滑板车便宜、小巧,并且有无噪音、无污染排放、不会在马路上留下油迹等优点,在欧、美国家很受欢迎,是最近几年发展潜力巨大的明星产品,市场需求量快速扩增,这也带动了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滑板车是由面板、底座、车转向装置、轴承、车轮等联接而成,滑板前行时,人的一只脚踩在滑板车上,另一只脚向后蹬地,鞋与地面存在摩擦力,滑板车靠鞋与地面摩擦力的反作用力向前滑行。为了使滑板车能够持续前行,人需要不断的用脚蹬地。并且滑行的作用力为鞋与地面的摩擦力,滑行比较费力,体力不好的人不能长时间的做滑行运动。这种借助单脚不断蹬地来实现人前行的滑板车,只适用于青少年,且更似一种运动器械,而不能成为代步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滑板车前行费力,不适宜长时间使用的缺陷,提供一种滑行省力,可作为代步工具使用,并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的重力驱动滑板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即一种重力驱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面板的下表面固定有拱形的承重轴,承重轴的两端分别套装在前轮的前轮轴和后轮的后轮轴上,所述前轮轴和后轮轴与面板之间均设有转向装置,面板下表面的中部设有拨动杆和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一端与前轮轴或后轮轴连接,另一端与拨动杆接触。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与承重轴固定在一起的壳体,壳体内包括齿轮一、齿轮二、齿轮三、齿轮四、单向齿轮一、单向齿轮二,单向齿轮一、单向齿轮二和齿轮一同轴,齿轮一与齿轮二啮合,齿轮二和齿轮三啮合,齿轮三与齿轮四啮合,齿轮四与前轮轴或后轮轴上的单向齿轮三啮合,所述单向齿轮一和单向齿轮二的旋转方向相反,齿条一和齿条二分别与单向齿轮一和单向齿轮二啮合,齿条一、齿条二分别套装在套筒内,套筒固定在壳体内部,齿条一和齿条二的外端延伸出壳体,分别与传动轴一、传动轴二连接,所述传动轴上套装有与套筒接触的复位弹簧,所述传动轴一和传动轴二的末端汇合在一起,与拨动杆接触。
所述传动轴一和传动轴二的末端设有滑轮一,拨动杆上设有与滑轮一匹配的滑轮二。拨动杆与传动装置之间通过滑轮一和滑轮二进行滑动接触,减少了磨损,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装置可以设置在前轮轴处的面板下方,也可以设置在后轮轴处的面板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来自于人站在面板上凭借重力用脚踏面板使面板左右摆动,带动拨动杆左右摇摆,使传动轴带动齿条往复运动,通过单向齿轮和齿轮将动力传递给前轮轴或后轮轴,使滑板车前行。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重力驱动滑板车与以往滑板车相比,本重力驱动滑板车只需要人站在踏板上踩踏面板,使面板左右摇摆,即可实现重力驱动滑板车的前行,不需要一只脚反复的蹬地,非常省力,可实现代步滑板车长时间前行。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重力驱动滑板车,响应了国家提出的环保节能的政策方针,成为非常好的锻炼、代步工具。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代步滑板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推广,适应于各年龄段人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去除面板后)
如图中所示:1.面板;2.后轮;3.前轮;4.承重轴;5.传动轴一;6.传动轴二;7.复位弹簧;8.齿条一;9.齿条二;10-1.单向齿轮一;10-2.单向齿轮二;11.齿轮一;12.齿轮二;13.齿轮三;14.齿轮四;15.单向齿轮三;16-1.转向装置;16-2.转向装置;17后轮轴;18.拨动杆;19.滑轮一;20.滑轮二;21-1套筒;21-2套筒;22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云国,未经罗云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66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