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残障神经元激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6898.9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0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侯圣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圣春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2500 山东省济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残障 神经元 激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残障神经元激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有些人患有肢体麻木的病症,神经元系统受损,但是没有效果好的康复治疗仪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肢体麻木、效果好的残障神经元激活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残障神经元激活装置,包括底板支架,底板支架上固定连接有弹触塑料板和穿丝塑料板,其特征是:弹触塑料板上固定安装有金属弹触环,金属弹触环内穿有弹性钢丝筋,底板支架上还固定连接有金属定丝板,弹性钢丝筋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金属定丝板上,弹性钢丝筋的另一端穿过穿丝塑料板连接有拉丝螺母,弹性钢丝筋不与金属弹触环接触,金属定丝板上通过线路连接有振波电流传输板,金属弹触环上通过线路串联有可调整流器、电源和振波电流接收板,振波电流接收板位于线路的自由端。
根据所述的残障神经元激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振波电流传输板上连接有传输突起,所述振波电流接收板上连接有接收突起。
根据所述的残障神经元激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板支架上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传动轴上传动连接有单牙拨齿,单牙拨齿能拨动弹性钢丝筋、使弹性钢丝筋发生震动。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修复受损神经元系统的装置,可有效地提高受损神经的康复治疗,给病人减少身体神经麻木带来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单牙拨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底板支架;2、弹性钢丝筋;3、弹触塑料板;4、金属弹触环;5、金属定丝板;6、振波电流传输板;7、传输突起;8、可调整流器;9、电源;10、接收突起;11、振波电流接收板;12、拉丝螺母;13、穿丝塑料板;14、电机;15、单牙拨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残障神经元激活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底板支架1,底板支架1上固定连接有弹触塑料板3和穿丝塑料板13,弹触塑料板3上固定安装有金属弹触环4,金属弹触环4内穿有弹性钢丝筋2,底板支架1上还固定连接有金属定丝板5,弹性钢丝筋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金属定丝板5上,弹性钢丝筋2的另一端穿过穿丝塑料板13连接有拉丝螺母12,弹性钢丝筋2不与金属弹触环4接触,金属定丝板5上通过线路连接有振波电流传输板6,金属弹触环4上通过线路串联有可调整流器8、电源9和振波电流接收板11,振波电流接收板11位于线路的自由端。所述振波电流传输板6上连接有传输突起7,所述振波电流接收板11上连接有接收突起10。在本实施例中,底板支架1上固定连接有电机14,电机14的传动轴上传动连接有单牙拨齿15,单牙拨齿15能拨动弹性钢丝筋2、使弹性钢丝筋2发生震动。
制作本实用新型时,把弹触塑料板3和穿丝塑料板13分别固定在底板支架1两头,将弹性钢丝筋2穿过金属弹触环4用焊锡焊实固定在金属定丝板5上,再将弹性钢丝筋2另一端穿过穿丝塑料板13连接到拉丝螺母12上,调节拉丝螺母12拉紧弹性钢丝筋2要不紧不松,使弹性钢丝筋2不与金属弹触环4接触,调节时不能使弹性钢丝筋2拉得太紧,否则弹性钢丝筋2被震动时不能弹跳,要使弹性钢丝筋2在弹跳的过程中能与金属弹触环4接触。
使用本实用新型治疗时,先将湿布缠在麻木肢体上,把振波电流传输板6、振波电流接收板11分别固定在麻木肢体两端,使传输突起7和接收突起10露出顶点,接触神经外表皮,然后开启电机,单牙拨齿转动,从而震动弹性钢丝筋2,弹性钢丝筋2产生持续的震动,弹性钢丝筋2在震动的过程中会与金属弹触环4接触,从而使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路在弹性钢丝筋2的震动中被接通,在振波电流传输板6与振波电流接收板11之间产生电流,弱电流及持续的震动波传到人体皮肤的神经元,持续地刺激受损的神经元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使受损神经元系统修复的装置,可有效地提高受损神经的康复治疗,给病人减少身体神经麻木的痛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圣春,未经侯圣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68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