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螺杆榨油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7559.2 | 申请日: | 200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2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李诗龙;刘协舫;张永林;侯传亮;杨迎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C11B1/06 | 分类号: | C11B1/06;B30B9/1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杆 榨油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从含油植物种子中提取油脂的压榨设备,尤其是能从脱皮壳的油料中榨取油脂的榨油机。
背景技术
自1900年美国的V.D.Anderson发明了第一台连续式螺旋榨油机以来,螺旋榨油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制油机械,被广泛地用于从油料中提取油脂。在此期间,人们一直致力于改善其产量和能效,提高压榨产物——油脂和饼粕的质量。由于单螺杆榨油机主要是依赖于摩擦力实现物料的输送,需要油料具有类似粗纤维状的固体基质来产生摩擦,因此对入榨油料的温度、水分和质构变得十分敏感,些微的波动都会对压榨特性带来较大地影响。在单螺杆压榨过程中,提高油料的出油率往往是以降低毛油和饼粕中蛋白质质量,增加精炼成本为代价的。现行的单螺杆榨油机以热榨为主,基本上不适宜冷榨。双螺杆技术提供了一种替代传统压榨工艺的新方法。
目前国内市场上已经出现少量的具有双螺杆结构的榨油机,与传统的单螺杆榨油机相比,虽然功能上有所进步,但仍然存在如下不足:1.榨膛内油料仍产生滑膛,实际生产能力比名义生产能力低40%到50%;2.双螺杆榨油机的出油率和干饼残油率等技术指标与单螺旋榨油机相比改善不明显;3.对于含油率特别高的油料压榨起来还是十分困难;4.安装维修不方便,打开榨膛或重新合拢时十分繁琐,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4.出饼机构中的饼块厚度调整结构不合理,机器运转工作时不能调节,只能停机调节,使用极不方便。如公开号为200620095351.6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榨油机,就存在上述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螺旋榨油机在榨膛内的油料滑膛和一次性压榨不彻底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螺杆榨油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双螺杆榨油机,它包括机架底座,机架底座上设驱动电机及减速装置,减速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扭矩分配器,扭矩分配器的输出端连接双螺旋压榨装置,双螺旋压榨装置的末端连接出饼机构,所述双螺旋压榨装置包括喂料装置,与喂料装置底座连接的可拆分的榨笼,以及设在榨笼内的一对旋向相反的螺杆,榨笼的内孔沿物料移动轴向至少分为内孔大小不同的两段,在大孔段内,两螺杆上的相对应螺纹齿彼此相啮合;在小孔段内,两螺杆上相对应的螺纹齿面轴向之间有间隙;在小孔段内,两螺杆上间隔设置锥套。
在小孔段内,两螺杆上相对应的螺纹齿面径向之间有间隙。
出饼机构包括与支架连接的出饼座,双螺旋压榨装置的尾轴设在出饼座内,抵饼头沿轴向压紧推力轴承,推力轴承压在调节螺杆端部,调节螺杆旋入支架的螺孔内,调节螺杆的另一端与锁紧螺母连接。
双螺旋压榨装置中的喂料装置底部设置条排式过滤装置,条排式过滤装置包括设在喂料装置底部的托架,托架上沿圆周设置条排。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螺杆上的相对应螺纹齿的特殊的布置方式,以及合理结构的出饼机构,使得该榨油机不仅能解决高油份油料尤其是脱皮壳的油料在榨膛内的滑膛现象,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提高油料的一次性压榨的出油率,降低饼中残油。该机整机及主要部件原理新颖,结构合理,机械与压榨工艺性能好,比同生产能力单螺杆榨油机节能30%~40%,冷榨(15℃~70℃)热榨(70℃以上)皆适宜。
附图说明
图1双螺杆榨油机构造主视示意图。
图2打开后双螺杆压榨室结构示意图。
图3沿图1的A-A线剖开的截面视图。
图4沿图1的B-B线剖开的截面视图1。
图5沿图1的B-B线剖开的截面视图2
图6沿图1的C-C线剖开的截面视图。
图7出饼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业学院,未经武汉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75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