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单体圆形筒体滑模施工扭转纠偏的快捷活动拉杆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27659.5 | 申请日: | 200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4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威;李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一冶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22 | 分类号: | E04G11/2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08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单体 圆形 筒体滑模 施工 扭转 纠偏 快捷 活动 拉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单体筒体滑模施工扭转纠偏的快捷活动拉杆。
背景技术
在圆形筒体滑模施工中,滑模提升系统(参见图1)由于荷载不均匀、支撑杆1即爬升杆弯曲和摩擦力不均等各种原因,极易使滑模提升系统与圆形筒体产生相对扭转,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滑模提升系统上的荷载不均匀不平衡,在提升平台上除施工人员外还有电焊机、氧气瓶、钢筋以及其他一些工具。这些活载布置不均匀很容易使滑模提升系统出现倾斜、反坡、扭转。
2.在支撑杆1即爬升杆竖向连接时,由于支撑杆1对接时不垂直,或支撑杆1连接后过高造成该支撑杆1弯曲,致使提升过程中,滑模提升系统随支撑杆1产生扭转。导致支撑杆弯曲的原因是:因该支撑杆由圆形钢管制成,圆形钢管一般6m长,当滑模提升到支撑杆顶端时,就必须对接上一根6m钢管,使滑模提升系统可以继续提升,那么对接时如果钢管不垂直,或由于支撑杆过高,竖起的6m长的钢管自身重量导致其偏倒,就有可能使钢管弯曲。
3.为避免底层将要出模的混凝土凝结粘连钢模板15,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滑模提升系统必需提升一至二个行程,此时由于上层混凝土未浇筑完毕,而造成混凝土与钢模板15间的摩擦力不均,易造成滑模提升系统产生相对扭转。
4.由于人为原因,在水平钢筋弯曲加工时,弧度不够,致使钢筋绑扎完后,保护层过小,摩擦力增大,造成的摩擦力不均,也易造成滑模提升系统产生相对扭转。
对于上述滑模提升系统产生相对扭转的情况,目前主要采用“外力法”进行扭转纠偏。此方法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本第875页所述方法。
所谓“外力法”,是指当滑模提升系统相对筒体出现扭转偏差时,沿扭转的反方向施加外力,使滑模提升系统在提升过程中,逐渐向回扭转,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外力法”的具体做法是:采用手板葫芦或倒链(3~5t)作为施加外力的工具,一端固定在已有强度的下一层结构上,另一端与提升架立柱相连。当搬动手板葫芦或倒链并提升时,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反向扭矩(图8),使滑模提升系统逐渐向回扭转,达到要求。
上述“外力法”在单体圆形筒体滑模施工中较难实施,其主要原因在于筒体埋件27的连接点的选择(图8),原因为:
1.在滑模施工中,扭转是时时检测的,一旦超出控制范围,就要及时采取纠扭措施,此时如果正遇埋件不在吊脚手架12范围内,则施工人员无法将钢丝绳28连接到筒体埋件27上。
2.如果在吊脚手架12范围内有埋件27,但埋件27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则无法使用此“外力法”。因为,单体圆形筒体滑模工程一般采用高0.9~1.5m钢模板,吊脚手架12底部距模板底口高1.5m,总高度2.4m~3m,按照施工要求,每层滑模提升40cm,1.5小时提升一次,砼必须连续施工,不得留有施工缝,即在滑模提升时,能在纠偏操作范围内埋件处混凝土凝结最长时间不过9小时,强度远达不到要求。
“外力法”用钢丝绳、倒链沿筒体连接至提升架,因筒体为圆形,在实施过程中,钢丝绳或导链绷紧,势必对筒体产生内切作用,使刚浇筑的砼造成破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外力法”对圆形筒体进行纠偏扭转的弊病,提供一种快捷活动拉杆,使单体圆形筒体滑模施工出现相对扭转时得到纠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拉杆、拉环和活动套钩组成,其中,拉杆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弯成圆圈并焊接牢固形成拉,再将活动套钩套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主要优点:
其一.在单体圆形筒体滑模施工出现滑模提升系统发生相对扭转的情况下,只需将快捷活动拉杆的活动套钩套入横梁的孔中,活动套钩的使用原理类似与钥匙扣的使用原理。该拉杆的另一端反扭转方向点焊在快要入模的水平钢筋上,即可使所述扭转的情况得到改善和得到纠正。
其二.快捷:快捷活动拉杆的点焊用时5到10秒,一幅快捷活动拉杆的安装时间不到半分钟,若采用36幅快捷活动拉杆,在一人安装的情况下20分钟以内也可安装完毕,如多人安装时间更快。而相对于传统的钢丝绳单根安装就需要两人配合安装30分钟到60分钟的基础上大大节约了时间和人力。
其三.安装过程安全:快捷活动拉杆位于提升平台(操作平台)面以上,施工人员可站在操作平台板上施工。而相对于传统的钢丝绳施工人员必须下到操作平台下的吊脚手架跳板上施工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一冶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一冶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76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型直流电源供应电路
- 下一篇:一种组建高速共享网络的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