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爬藤植物花墙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30558.3 | 申请日: | 2009-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7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胡艺春;舒大慧;李爱梅;谷兴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三维园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9/12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41 江苏省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花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花草种植器皿,尤其是一种能有效利用空间且造型美观的用于种植爬藤植物的花墙。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环境的美化和净化,而植物对于环境的美化和净化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于是在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种植或放置植物成了人们美化和净化环境的具体体现。
一般的爬藤植物都是沿着物体任意的爬,无形状可言,缺少美感,甚至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且爬藤植物一般都是室外种植,很少出现在室内,这样也使它的作用受到了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爬藤植物花墙,该爬藤植物花墙造型美观、节省空间、立体感强,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应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爬藤植物花墙,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种植爬藤植物的花槽和至少一块供爬藤植物攀爬的网格板,以使用方向为准,每块网格板呈纵向布置,所有网格板呈前后间隔状排列,且相邻的网格板面对面,所述花槽固定连接于所述网格板上、下端的至少一端。使用时,当该爬藤植物花墙装配好后,将用于培植花草的泥土放入花槽中,再种爬藤植物即可。爬藤植物长出后可爬满整个网格板,形成了墙状的花草整体,十分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以使用方向为准,所述花槽固定连接于所述网格板的下端,且所述花槽放置于地面,所述花槽开口向上。花槽位于网格板的下端,则爬藤植物向上攀爬。
以使用方向为准,所述花槽固定连接于所述网格板的上端,所述花槽开口向上,所述网格板下端固定于地面。花槽位于网格板的上端,则爬藤植物向下攀爬。
以使用方向为准,所述网格板上、下端都固定连接有所述花槽,位于网格板下端的花槽放置于地面且开口向上,位于网格板上端的花槽开口向上。网格板的上、下两端都设有花槽,上端的植物往下爬,下端的植物往上爬,可以缩短花墙形成的时间,且这样形成的花墙密实度更高。
所述网格板数量可以为一块,也可以为两块。两块网格板更利于爬藤植物攀爬,增加了花墙的厚度和密实度,更加美观,但如果增加到三块或者更多,则不利于植物的采光、吸收营养,反而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爬藤植物花墙装配好后,将用于培植花草的泥土放入花槽中,爬藤植物长出后可爬满整个网格板,形成了墙状的花草整体,在室内放置不仅能遮挡阳光,净化空间,带给人美的享受,更可以隔断空间,形成私密空间,既美观又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设有上、下两个花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爬藤植物花墙,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种植爬藤植物的花槽1和至少一块供爬藤植物攀爬的网格板2,以使用方向为准,每块网格板呈纵向布置,所有网格板呈前后间隔状排列,且相邻的网格板面对面,所述花槽固定连接于所述网格板上、下端的至少一端。使用时,当该爬藤植物花墙装配好后,将用于培植花草的泥土放入花槽中,再种爬藤植物即可。爬藤植物长出后可爬满整个网格板,形成了墙状的花草整体,十分美观。
以使用方向为准,所述花槽固定连接于所述网格板的下端,且所述花槽放置于地面,所述花槽开口向上。花槽位于网格板的下端,则爬藤植物向上攀爬。
以使用方向为准,所述花槽固定连接于所述网格板的上端,所述花槽开口向上,所述网格板下端固定于地面。花槽位于网格板的上端,则爬藤植物向下攀爬。
以使用方向为准,所述网格板上、下端都固定连接有所述花槽,位于网格板下端的花槽放置于地面且开口向上,位于网格板上端的花槽开口向上。网格板的上、下两端都设有花槽,上端的植物往下爬,下端的植物往上爬,可以缩短花墙形成的时间,且这样形成的花墙密实度更高。
所述网格板数量可以为一块,也可以为两块。两块网格板更利于爬藤植物攀爬,增加了花墙的厚度和密实度,更加美观,但如果增加到三块或者更多,则不利于植物的采光、吸收营养,反而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三维园艺有限公司,未经昆山三维园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05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