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械式结晶器窄边调宽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30602.0 | 申请日: | 2009-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3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建武 |
主分类号: | B22D11/05 | 分类号: | B22D11/05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张立荣 |
地址: | 225400 江苏省泰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式 结晶器 窄边调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厂连铸机结晶器设备上的机械式窄边宽度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连铸机结晶器是炼钢的关键设备,客户对连铸板坯规格要求不同,因而要求调整连铸机结晶器窄边宽度,结晶器窄边调宽装置是调整连铸机结晶器窄边宽度的设备。结晶器窄边的调宽形式共有两种:一是机械式调宽,二是液压调宽,机械式调宽结构简单、维护保养费用低廉,在各大钢厂广泛使用。该技术属机械式调宽范筹。
在各大钢厂现行投入使用的机械式结晶器窄边调宽装置普遍都存在以下问题:
1、手动结晶器宽度调整装置只能离线调整不能在线调整,或在线调整很困难;
2、跑锥度。具体表现为丝杠后退,尤其是结晶器下口位置的丝杠后退量大,跑锥度现象更严重;
3、不能有效消除机械传动部件(锥齿轮、蜗轮、丝杠)的间隙的影响;
4、电动机械式结晶器调宽与手动机械式调宽不能同时兼顾,已投入使用的电动机械式调宽电器出现问题时均不能迅速切换到手动调宽方式;
以上问题一直存在,普遍影响钢厂的正常生产,问题严重时可能会引起漏钢事故。
由于在线结晶器调宽装置处于密闭的保护罩之下,内部空间狭小,调整和维护都很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机械式结晶器窄边调宽装置存在的问题,提供的机械式结晶器窄边调宽装置调整方便,不易出现跑锥度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机械式结晶器窄边调宽装置,它包括:位于连铸机结晶器的上口位置第一组件和位于连铸机结晶器的下口位置的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一蜗轮丝杠变速器、第一锥齿轮换向器、离合器、离合器操作手柄、第一丝杠、上耳环;所述第二组件包括第二蜗轮丝杠变速器、联轴器、第二锥齿轮换向器、第二丝杠、下耳环,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之间通过万向节联轴器联接;
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组件还包括一逆止器,所述逆止器安装在第一锥齿轮换向器的传动轴上或安装在第一蜗轮丝杠变速器的蜗杆轴头上。
所述第二组件中也包括一逆止器,所述逆止器安装在第二锥齿轮换向器的传动轴上或安装在第二蜗轮丝杠变速器的蜗杆轴头上。
所述离合器安装在第一锥齿轮换向器的传动轴与第一蜗轮丝杠变速器的蜗杆轴头之间。
所述逆止器安装在与离合器操作手柄处于同一工作面的第一锥齿轮换向器的传动轴I上。
所述逆止器与配合的锥齿轮换向器传动轴间隙配合。
第一锥齿轮换向器、第二锥齿轮换向器均设置六个传动轴,传动轴外接电机或其他动力输入。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结晶器窄边调宽装置采用了逆止器与离合器操作手柄同一工作面布置,并处于连铸机结晶器的上口位置,实现了对结晶器窄边的在线宽度调整与离线宽度调整一样简单易行。
2、结晶器窄边宽度调整时逆止器从锥齿轮换向器上拔出,调整到位结束后逆止器插入安上,采用逆止器实现了结晶器调宽装置反向动作逆止,不会再跑锥度。
3、每次调整宽度插入逆止器后,正向旋转与之配合的锥齿轮换向器传动轴一定的角度,有效消除机械传动部件(锥齿轮、蜗轮、丝杠)的间隙。
4、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锥齿轮换向器传动轴上(如传动轴II 15、传动轴III16位置)外接电机或其他动力输入时,可成为电动调宽装置,该电动调宽装置又全部保留了手动调宽的功能,当电机或其他动力输入出现问题时可立即采用手动调宽模式,实现电动、手动调宽模式快速无缝切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蜗轮丝杠变速器;2-离合器;3-第一锥齿轮换向器;4-逆止器;5-离合器操作手柄;6-第一丝杠;7-上耳环;8-第二蜗轮丝杠变速器;9-联轴器;10-第二锥齿轮换向器;11-第二丝杠;12-下耳环;13-万向节联轴器;14-传动轴I;15-传动轴II;16-传动轴III。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建武,未经王建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06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