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床内定心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30960.1 | 申请日: | 200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9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杜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常宝钢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G1/52 | 分类号: | B23G1/5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1301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床 定心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石油油管和套管两端螺纹的专用数控机床的内定心结构,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床内定心结构,属于机床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SYSK-206C数控机床是一种专门用于石油油管和套管两端螺纹加工专用数控车床。车床的内定心主要是用于管体的内支撑和防止切削液进入管体,内定心对管体螺纹加工的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胀管器的核心是一只内嵌式油缸,尾部配油轴和分配器。以前的内定心的工作原理是泵把油液供到内定心的尾部的铜的分配器内,内定心内部内置的油缸的配油轴与铜分配器相配合。此时分配器内的油液经过分配器内环形油樔向配油轴内供油,完成旋转过程中内定心胀紧的功能。在工作过程中油缸必须随定心头和管体一起旋转,而在旋转过程中,胀管器必须是胀紧状态,这就要求油缸在旋转状态下小腔依旧要持续进油保压,油缸在旋转状态下小腔还要持续进油,这实现起来有较高难度。
目前所使用的胀管器采用后端盖和配油轴加工成一个整体,系统压力油经过过度接头进入过度块,在进入铜分配器的环型油槽,再利用分配器.把压力油传送到油缸的小腔。这种结构在理想状态下是可行的,但是在实际加工中,过度接头的密封定位,分配器和配油轴配合定位,要同时实现双定位,而且保证不漏油,精度要求较高;分配器和配油轴之间的同轴度要求要在0.02mm以内,分配器和配油轴的密封采用金属硬密封,其配合间隙必须在0.02mm到0.06mm之间。其次,配油轴和分配器之间一直在相对旋转,转速在600r/m。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包括拆装维护的次数增加,分配器的磨损间隙越来越大,这直接导致了油缸串油、胀不紧、烧帐套等故障,同时摩擦还会产生高温以及夏季本身的高温环境,会使分配器两端的旋转密封失效,而漏油。在实际使用中,此种结构的内定心漏油问题比较突出,而且分配器和配油轴的装配要求较高,检修、备件加工、现场环境管理都带来不少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床内定心结构,使数控机床在加工石油油管和套管两端螺纹时减少漏油的故障、缩短检修的时间,提高加工件的质量。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床内定心结构,包括定心头、拉杆和油缸,还包括前法兰、空心轴、壳体、轴承、调整螺母和后定位支架,定心头位于结构的最前端并与前法兰固定连接,前法兰与空心轴固定连接,壳体与前法兰间隙配合,拉杆与定心头固定连接,空心轴套装在拉杆上并与拉杆键连接,调整螺母与空心轴后端螺纹连接,壳体通过轴承支承在空心轴上,后定位支架与壳体固定连接,油缸外置在结构的最后端并与后定位支架固定连接,油缸的活塞杆与拉杆之间通过平面轴承相连接。
在壳体和前法兰之间安装有骨架油封。
油缸的活塞杆前端固定有小压盖,拉杆的后端固定有大压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油缸外置于最后端,油缸的活塞杆与拉杆之间由平面轴承相连接,在工作时不会发生旋转,这样就解决了以前油缸在旋转状态下小腔还要持续进油的难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车床内定心结构,包括定心头1、拉杆6和油缸1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法兰3、空心轴7、壳体8、轴承9、调整螺母11和后定位支架12,定心头1位于结构的最前端并与前法兰3通过螺钉2连接,前法兰3与空心轴7通过螺钉5固定连接,壳体8与前法兰3间隙配合,拉杆6与定心头1通过螺纹连接,空心轴7套装在拉杆6上并与拉杆6键连接,调整螺母11与空心轴7后端螺纹连接,壳体8通过轴承9支承在空心轴7上,后定位支架12与壳体8通过螺钉10连接,油缸18外置在结构的最后端并与后定位支架12通过螺钉15连接,油缸18的活塞杆与拉杆6之间通过平面轴承16相连接。
在壳体8和前法兰3之间安装有骨架油封4。
油缸18的活塞杆前端通过螺钉17固定有小压盖14,拉杆6的后端通过螺钉13固定有大压盖19。小压盖14和大压盖19可以起到保护平面轴承16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常宝钢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常宝钢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09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航空用成品铆钉铆接试验夹具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的支架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