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落差过渡翻转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31032.7 | 申请日: | 200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3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奥特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34 | 分类号: | B65G47/3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阳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落差 过渡 转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生产线物流输送机械领域,是一种大落差过渡翻转机。
背景技术
管道生产线物流过程中,常规翻转下料机构,只适合辊道与辊道、辊道与料架落差很小的情况(落差≤40mm)。下管道翻转传输动作在遇到大落差(落差>100mm)的情况,管道翻转传输会产生很大势能冲击。现有技术中,没有一种可专用于大落差(40mm<落差≤300)翻转下料机构来实现大落差无冲击翻料动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可实现管子大落差无冲击下料,实现同等效率条件下高效、无冲击下料的大落差过渡翻转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大落差过渡翻转机,由管子托臂、支座、翻臂、输送辊道、油缸(汽缸)和料架组成,管子托臂的一端与所述翻臂的一端转动连接,管子托臂的中部与设在料架上的支座转动连接,翻臂与输送辊道转动连接,油缸的上端与翻臂转动连接。
管子托臂的一端设有一个滑槽,通过可在滑槽中滑动的一根销轴与翻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支座的一端通过一根销轴与管子托臂转动连接。翻臂通过一个L型支座与输送辊道的一根支柱连接,L型支座的一端与翻臂,另一端与输送辊道的支柱固定连接。油缸的上端通过一个直型支座与翻臂连接,直型支座的一端与油缸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翻臂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采用连杆机构二传手原理,实现管子大落差无冲击下料,实现同等效率条件下的高效、无冲击下料。通过增加翻臂和支座,把翻臂和管子托臂结合起来,在原动作的基础上,利用翻臂复位动作带动管子托臂动作,实现了大落差300mm的无冲击翻料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所示,大落差过渡翻转机,由管子托臂1、支座2、翻臂3、输送辊道4、油缸5和料架6组成,管子托臂1的一端与所述翻臂3的一端转动连接,管子托臂1的中部与设在料架6上的支座2转动连接,翻臂3与输送辊道4转动连接,油缸5的上端与所述翻臂3转动连接。管子托臂1的一端设有一个滑槽8,通过可在滑槽8中滑动的一根销轴7与翻臂3的一端转动连接。支座2的一端通过一根销轴与管子托臂1转动连接。翻臂3通过一个L型支座8与输送辊道4的一根支柱连接,L型支座8的一端与翻臂3,另一端与输送辊道4的支柱固定连接。油缸5的上端通过一个直型支座9与翻臂3连接,直型支座9的一端与油缸5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翻臂3固定连接。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通过翻臂3下料的同时由翻臂1接住管道,在翻臂3复位同时翻臂1平稳放下管,从而实现了大落差无冲击下料动作。本实用新型利用连杆机构原理,通过增加翻臂1和支座2,把翻臂1和原翻臂3结合起来,在原动作的基础上,利用翻臂3复位动作带动翻臂1动作,实现了大落差300mm的无冲击翻料动作。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同等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奥特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奥特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10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罐机械的分盖装置
- 下一篇:落料漏斗耐磨缓冲胶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