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特殊型油套管螺纹连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31360.7 | 申请日: | 200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6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姜迪飞;陶林;卢卫平;李洪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胜大石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8 | 分类号: | E21B17/0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殊 套管 螺纹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套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特殊型油套管螺纹连接头。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不断发展,深井、超深井、高压油气井、热采井、定向井、含CO2或H2S等腐蚀介质井已大量出现,这些油气井对螺纹连接接头的气密封性、连接强度和耐腐蚀性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常用的连接接头通常采用传统的API螺纹结构,难以满足这些油气井开采技术、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随着油套管产品的国产化,国内油套管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国内油田使用的普通API接头油套管基本已实现国产化,但是我国特殊型螺纹接头油套管无论在产量上、品种上或是质量上,都远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需求,基本上依赖进口,像法国WAM公司生产的特殊型油套管接头几乎占有世界大半个市场,因此有必要研发生产出连接强度高、密封性能好的国产化的特殊型油套管接头,以满足国内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连接强度高、密封性能好的特殊型油套管螺纹连接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特殊型油套管螺纹连接头,包括管体和接箍,管体具有外螺纹段和起密封作用的外圆锥面,接箍具有内螺纹段和起密封作用的内圆锥面,外圆锥面位于外螺纹段和管体端面之间,内圆锥面位于内螺纹段尾端之后,外螺纹段和内螺纹段相互连接,所述的外螺纹段和内螺纹段的螺纹牙型采用承载面角度为正角度的偏梯形螺纹,外螺纹段包括第一外螺纹段和直径大于第一外螺纹段的第二外螺纹段,内螺纹段包括第一内螺纹段和直径大于第一内螺纹段的第二内螺纹段,第一外螺纹段和第一内螺纹段、第二外螺纹段和第二内螺纹段分别旋合连接,外圆锥面和内圆锥面在外螺纹段与内螺纹段相互旋合连接后形成过盈的主密封结构。
具体说,所述外螺纹段和内螺纹段的螺纹承载面与垂直面的角度为20°,其导向面与垂直面的角度为7°。
进一步地,为提高密封性能,所述的第一外螺纹段与第二外螺纹段之间具有外直角台肩,第一内螺纹段与第二内螺纹段之间具有内直角台肩,管体外径面与第二外螺纹段之间具有负角台肩面,接箍端面具有正角台肩面,在外螺纹段与内螺纹段旋合连接后,外直角台肩与内直角台肩、负角台肩面与正角台肩面分别轴向贴合,形成接触的副密封结构。
所述的负角台肩面与正角台肩面具有相同的倾角。
为了使主密封结构形成良好的过盈配合,所述的外圆锥面和内圆锥面的锥度均为1∶2。
为使外螺纹段与内螺纹段相互旋合连接时入扣容易,不易错扣,所述的外螺纹段和内螺纹段的齿顶平行于油套管中心轴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承载面为正角度的偏梯形螺纹连接,连接后的强度等同于单独管体,多重密封结构使密封可靠性提高,可提供与单独管体相当的内抗压力,负角台肩面与正角台肩面接触配合,既具有密封效果,又具有抗逆向扭矩功能,使接头在复合载荷作用下,依旧能保持台肩面上的表面压力,螺纹段的内平设计可有效减少气体或液体在管道内的紊流现象,防止能量损失。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管体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3是图1中接箍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内螺纹段的螺纹牙型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外螺纹段的螺纹牙型示意图。
图中1.管体11.外螺纹段11-1.第一外螺纹段11-2.第二外螺纹段12.外圆锥面13.外直角台肩14.负角台肩面2.接箍21.内螺纹段21-1.第一内螺纹段21-2.第二内螺纹段22.内圆锥面23.内直角台肩24.正角台肩面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胜大石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胜大石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13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