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加热煮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31850.7 | 申请日: | 2009-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0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邱于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于正 |
主分类号: | A47J36/26 | 分类号: | A47J36/2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陆志斌 |
地址: | 100078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制或煮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煮制面食的燃气加热煮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面食煮制设备(参照图1、2)主要由盛水的容器1、烟道2、底座3、电磁阀4、燃气管5、火排6、手动阀7、交换器箱体8、不锈钢管9(或集热片11)及水龙头10组成。详见图1及图2。
交换器箱体8采用不锈钢板组焊而成,侧面穿插有几排不锈钢管9,且每排不锈钢管交错布置,交换器箱体8与不锈钢管9采用氩弧连续焊联接,组成热交换器(详见图3)。或在交换器箱体8内侧焊接集热片11,组成热交换器(详见图4)。
将手动阀7打开,水通过水龙头10注人容器1中;然后打开电磁阀4,燃气通过燃气管5从火排6喷出,点燃后开始燃烧,高温烟气经热交换器从烟道2排出,从而加热容器1内的水。
但是,由于注入容器1的水,通常是未经软化处理的自来水,水的硬度较高,随着水温的升高,容器1、交换器箱体8及不锈钢管9与水接触部分将产生水垢,且不锈钢管9内的水垢难以清理,随着水垢厚度的增加,热交换的效率随之下降,且结垢严重处因换热差而温度会急剧升高,极易造成热交换器出现开裂、漏水;若裂纹出现在交换器箱体8与不锈钢管9的焊接处,则极难焊补,导致整个热交换器报废。
为了提高热交换器效率,热交换器设置在盛水容器1内,热交换器与容器1的器壁间的水,主要是用于传导热交换器壁吸收的热量,而非煮制工艺所必须使用的水,通常该部分水约占容器1内总水量的20%左右;显然,仅从满足食品煮制工艺要求的用水而言,对该部分水加热无疑是一种能源浪费。为了减小容器1内仅用于传热的水量,热交换器与容器1的器壁间空间均较小(通常≤45mm),因而,容器1的底部及热交换器处于容器1内排烟口的下部,水(污)垢不易清洗,不利于食品卫生,且降低了热交换器的效率。
另外,对于商业用设备,除要求节能外,还要考虑加热时水的升温速率。由于不锈钢的热导率较低(约15.2W/(m·K)),热交换器不能将火排6产生的高温烟气的热量及时传递给容器1内的水,造成烟道2排出的烟气温度较高(通常≥130℃),因而,设备的热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强化传热、便于清洗并有利于降低能耗、提高热效率的燃气加热煮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燃气加热煮制装置,包括容器、连通于水管的水龙头、底座、烟气通道和燃烧系统。水龙头设在容器的上方,容器位于底座的上方,燃烧系统包括点火器、电磁阀、火排及与火排连接的燃气管,烟气通道包括绝热层且烟气通道由容器的外壁和绝热层构成,火排设在容器的下方且偏置于容器一侧的下方,烟气通道的烟气人口与火排相对且烟气通道自容器的一侧沿容器外壁延伸至容器的另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的烟气通道由容器的外壁和绝热层构成,火排及烟气通道的烟气人口偏置于容器一侧即“火排及烟气人口”的特定位置的选择,使烟气通道沿容器外壁延伸,形成较大的换热面积,从而强化了传热,有利于降低能耗、提高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集热器后,虽然可以增加换热面积,但也增加烟气流动的阻力,而烟气导流器则引导或迫使更多烟气进入设有集热器容器的外壁区域,从而强化传热,增强了换热效果;尤其是本实用新型烟气导流器采用了烟气导流片,烟气导流片立于绝热层上且沿烟气的流向倾斜技术措施后,不仅强化传热、增强换热效果,而且阻止了烟气背离集热器和向烟气通道的转交处聚积,因此,烟气导流片及集热器相互支持、相互作用,提高换热效率。当本实用新型采用由成排排列且交错分布的紫铜集热片构成的集热器后,这一技术特征与烟气导流片和特定的“火排及烟气入口”位置(即:火排偏置于容器一侧的下方)相互支持,进一步强化传热、增强换热效果、提高换热效率。
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采取了“在烟气通道上设置水箱,水龙头通过水箱连通于水管”的技术措施,尤其是采用了“水箱为环形容器,在环形容器的内环表面设有集热器”技术措施后,充分利用了烟气的余热,有利于节能和降低能耗,从而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表1是现有设备(采用图4集热器)与本实用新型能耗比较。
表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于正,未经邱于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18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