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装断路器的合分闸控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34126.X | 申请日: | 200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8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赵维红;黄小龙;钱永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明及电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9/20 | 分类号: | H01H9/20;H01H33/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6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路器 合分闸 控制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断路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侧装断路器的合分闸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高压开关的电气误操作,容易造成电力设备损坏、系统停电、甚至人员伤亡等事故。现有的联锁实现就要求在机械和电气方面均要求实现联锁的方案有很多,功能也能满足要求,但是有些零件较多,需布置到机箱外,影响其外观,因此我们采用一种新型联锁,将大部分零件集成到断路器机箱内部,使其功能及外观均有较大改善。这种联锁方法一般作为机械联锁的辅助手段,实现双重联锁。解决两柜的联锁以满足防误的功能,可采用程序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原有侧装断路器的合分闸控制机构的安全程度低、易产生误操作、机构寿命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装真空断路器的合分闸控制机构,提高安全性,防止误操作,延长机构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侧装断路器的合分闸控制机构,具有合闸半轴联锁板,程序锁,转轴,主轴拐臂,装有小拐臂的程序锁固定在机箱外,合闸半轴联锁板连接着合闸半轴,用螺钉把限位板、板、直板固定在转轴的卡槽内,转轴安装在机箱固定孔内,拉簧一端与直板连接,另一段固定在机箱螺钉上,同时直板在拉簧作用下与主轴拐臂形成一个联锁配合关系。
所述的转轴上设有卡槽,限位板、板、直板通过螺钉固定在转轴的卡槽内,限位板和直板在转轴同一侧,板在另一侧,且三块板在同一水平面。
所述的主轴拐臂一端设有一限位折弯。
程序锁控制断路器正常工作,合闸状态时,主轴拐臂挡住直板,使转轴无法顺时针旋转,板被迫翘起,导致小拐臂无法旋转到垂直位置,所以程序锁钥匙也不能旋转到位,无法拔出。此时,程序锁处于打开状态,断路器可以正常合分闸,断路器自身处于合闸状态。
当断路器分闸后,主轴拐臂逆时针运动,直板脱离其锁扣,程序锁钥匙即可旋转,带动小拐臂旋转至指定位置,压下板,带动转轴旋转,同时,限位板旋转到位,一端顶住合闸半轴联锁板的下端,使合闸半轴联锁板无法逆时针旋转,从而阻止合闸半轴旋转,使断路器无法合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直接控制断路器的合闸部分,不能进行合闸操作,从根本上杜绝了危险的存在;二、不能进行合闸操作,亦不能重复储能,防止了误操作,从而增加了机构的使用寿命;三、外观简洁美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程序锁打开,断路器正常合闸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程序锁锁定,断路器不能合闸状态示意图。
图中:1.合闸半轴联锁板,2.程序锁,3.小拐臂,4.限位板,5.板,6.转轴,7.直板,8.拉簧,9.主轴拐臂,10.机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侧装断路器的合分闸控制机构,具有合闸半轴联锁板1,程序锁2,转轴6,主轴拐臂9,装有小拐臂3的程序锁2固定在机箱10外,合闸半轴联锁板1连接着合闸半轴,用螺钉把限位板4、板5、直板7固定在转轴6的卡槽内,转轴6安装在机箱10固定孔内,拉簧8一端与直板7连接,另一段固定在机箱10螺钉上,同时拉簧8与主轴拐臂9形成一个联锁配合关系。
如图2所示,程序锁控制断路器正常工作,合闸状态时,主轴拐臂9挡住直板7,使转轴6无法顺时针旋转,板5被迫翘起,导致小拐臂3无法旋转到垂直位置,所以程序锁2钥匙也不能旋转到位,无法拔出。此时,程序锁2处于打开状态,断路器可以正常合分闸,断路器自身处于合闸状态。
如图3所示,当断路器分闸后,主轴拐臂9逆时针运动,直板7脱离其锁扣,程序锁2钥匙即可旋转,带动小拐臂3旋转至指定位置,压下板5,带动转轴6旋转,同时,限位板4旋转到位,一端顶住合闸半轴联锁板1的下端,使合闸半轴联锁板1无法逆时针旋转,从而阻止合闸半轴旋转,使断路器无法合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明及电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明及电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41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