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叶机的改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34792.3 | 申请日: | 200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3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霍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寅 |
主分类号: | E01H1/08 | 分类号: | E01H1/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3023 江苏省常州市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叶机 改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叶机,尤其涉及一种吸叶机的风道改进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以交流电压的为动力的吸叶机一般都将吸叶机内的电机输出轴与地面竖直放置,进风口处的风道非常短,使得吸叶机的进风口制作的非常狭小,并且,由于采用上述方式,一般其进风口与出风口的相对位压比较小,树枝、树叶难以吸离地面,另外就是容易堵住进风口,使得电机做无用功,吸取树枝、树叶的效率低下,上述设置电机后进风口与蜗壳出口相位角度一般为180°,电机做功非常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叶效果好,操作简单的吸叶机改进装置。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叶机的改进装置,包括壳体,与壳体固连的推杆,置于壳体1内的电机,与电机电连接的开关,所述开关置于推杆上,电机同轴安装的叶轮,由叶轮与壳体形成的风道以及集叶袋,风道由进风口、出风口以及位于叶轮处的蜗壳组成,所述出风口与集叶袋连通,所述进风口与蜗壳出口相对位压角度为180°-36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吸叶机的改进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进风与蜗壳出口相对位压角度为27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吸叶机的改进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蜗壳出口至出风口通道呈“L”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吸叶机的改进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进风口由进风盖与壳体组成,所述进风盖呈圆弧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吸叶机的改进装置进一步包括由进风口至蜗壳呈逐渐收拢状。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合适的相对位压角度,提高了吸叶机的吸叶性能,改变风道结构,使得粉碎后仍然保留的碎枝叶能够顺利流畅的通过风道进入集叶袋,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降低树枝树叶的运输高度,充分利用电机性能,降低了树枝树叶势能的损耗,提高吸取树枝、树叶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2、推杆,3、电机,4、开关,5、叶轮,52、齿形,6、风道,61、进风口,62、出风口,63、蜗壳,7、集叶袋,8、进风盖。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一种吸叶机,包括壳体1,与壳体1固连的推杆2,置于壳体1内的电机3与叶轮5,与电机3电连接的开关4,所述开关4置于推杆2上,由叶轮5与壳体1形成的风道6以及集叶袋7,风道6由进风口61、出风口62以及位于叶轮5处的蜗壳63组成,所述出风口62与集叶袋7连通,所述进风口61由进风盖8与壳体1组成,所述电机3驱动叶轮5转动,所述进风口61与蜗壳63出口相对位压角度为180°-360°。本实用新型优选进风口61与蜗壳63出口相对位压角度为270°
所述蜗壳63出口至出风口62的通道呈“L”形,并且从蜗壳63处至出风口62处由方形逐步顺畅过渡为圆形,改变了风道6结构,使得粉碎后仍然保留的碎枝叶能够顺利流畅的通过风道6进入集叶袋7。所述进风盖8呈圆弧形,上述设置有利于较大的树枝树叶进入吸叶机内,有利于快速清理地面。
为了提高吸取树枝树叶的效率,本实用新型优选由进风口61至蜗壳63呈逐渐收拢状。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
接通电源,按压开关4,则电机3通电,电机3驱动叶轮5旋转,叶轮5旋转后,叶轮5为吸叶机提供动力源,接着,位于吸叶机进风口61的树叶、树枝进入进风口61,大的树枝、树叶通过叶轮5的齿形54进行粉碎,然后细小的树枝、树叶经过蜗壳63进入出风口62,由于出风口62与集叶袋7连通,从而将吸入的树枝、树叶收集在集叶袋7内,即完成对地面树枝。树叶的收集。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寅,未经陈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47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