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油润滑艉轴密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35556.3 | 申请日: | 200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7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沈存斌;蒋爱国;司马瑞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台市远洋船舶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32 | 分类号: | F16J15/32;F16J15/48;B63H23/3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王锡伍 |
地址: | 22421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润滑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用机械设备,尤其是指运用于舰船上油润滑艉轴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船舶工业中,尤其在舰船的制造过程中,为防止海水沿艉管渗入到船舱中,就必须对与艉管轴承座相连处的艉轴进行严密的密封,以保证舰船的安全性能,而现行运用于舰船上对该处艉轴进行密封的装置,由多级内部设置为空腔的密封座相互连接而成,在相连的密封座之间紧密地安装有密封圈,各密封圈内孔均和与艉轴相固接的耐磨轴套相配合,在近船艉端处密封座空腔中填充满润滑脂,在其余的密封座空腔中分别通过各座上预设的加油管道填充满润滑油,且各座中油腔压力均不可调,固定在充满润滑脂密封座上的防沙盖,使橡胶板和羊毛毡紧贴着耐磨轴套以阻止泥沙进入密封装置内而损坏密封圈。
这种结构的密封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缺陷:一方面因以橡胶板和羊毛毡来防泥沙,但其不能有效阻止渔网进入密封装置,而渔网一旦钻入密封腔中,密封圈就会被拉坏造成润滑油的外泄;另一方面又因为各密封座中油腔压力均不可调,即各腔中压力均为一定值,这样在舰船吃水深度发生变化时,密封圈两侧所需的平衡压差受到破坏,这样不但会造成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变差,也会使密封圈与轴套的磨损速度加快,缩短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防沙、防渔网效果好的新型油润滑艉轴密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油润滑艉轴密封装置包括本体、穿越整个密封装置的耐磨轴套、密封座一、密封座二、密封座三、压盖、防网压盖、密封圈、弹簧,所述防网压盖与压盖之间所形成的空腔中密封地安装有U型阻隔圈,该U型阻隔圈的内孔与耐磨轴套相配合连接;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分别与密封座一及密封座二相连通的油孔。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在防网压盖与压盖之间所形成的空腔中密封地安装有U型阻隔圈。这样既防止渔网又可防泥沙进入和损坏密封圈,延长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起到了好的防沙、防渔网效果;也由于在本体上设置有分别与密封座一及密封座二相连通的油孔。通过与油孔相连接的管路和控制阀实现了对密封座一及密封座二内腔中油压大小的调节,克服了原先因舰船在吃水深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各腔中的压力不均衡而影响密封效果以及加快密封圈与轴套的磨损,缩短密封圈使用寿命的缺陷,延长了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是,本体、密封座一、密封座二、密封座三及压盖之间依次通过紧固件密封地连接为一体;本体上设置有四只油孔,其中两只为进油孔,分别用于密封座一及密封座二的进油,另两只为出油孔,分别用于密封座一及密封座二的出油,且该四孔均通过外置油管与油箱及压力控制阀相连接;本体与密封座一及密封座一与密封座二之间所设置的密封圈方向和密封座二与密封座三及密封座三与压盖之间所设置的密封圈方向相向,在防网压盖与压盖之间所形成的空腔中密封地安装有U型阻隔圈。这样既防止渔网又可防泥沙进入和损坏密封圈,延长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起到了好的防沙、防渔网效果;也由于在本体上设置有分别与密封座一及密封座二相连通的油孔,这样就实现了对密封座一及密封座二油腔中油压的调整,控制其油腔中平衡密封圈两侧合理压差所需压力的大小,具有能方便地调整油压,减缓了密封圈及耐磨轴套的磨损,保证了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延长了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油润滑艉轴密封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型油润滑艉轴密封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中,1-耐磨轴套,2-防网压盖,3-密封座三,4-密封座二,5-密封座一,6-本体,7-密封圈,8-压盖,9-U型阻隔圈,10-挡圈,1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台市远洋船舶配件有限公司,未经东台市远洋船舶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55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