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压罐的密封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35619.5 | 申请日: | 200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6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沈允生;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J15/06 | 分类号: | F16J15/06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聂汉钦 |
地址: | 21408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压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工程设备,具体涉及应用于深海潜水器、潜艇等水下设备的装置。
背景技术
耐压罐是海洋工程中诸如潜水器等装备上最常见的一种装置。如图1所示,其一般是由中间的柱状筒体102和两端(或一端)的封头101组成。筒体102内可以布置一些仪器设备,封头101上一般有开口,用于电器接插件。整个结构内部保持常压,外部受深海压力作用。封头101与筒体102段的密封结构(G部)是确保耐压罐密封的关键结构。常规的密封结构都采用O型密封圈103密封,法兰连接的方式。
图2示出了几种现有耐压罐的常规密封结构。见图2,按照密封圈103所处位置的不同,常规的密封结构有如下几种形式:A是端面密封,B是径向密封,C是端面及径向密封(图1中为该结构),D是锥面密封。由于这些密封结构都是通过法兰连接的,封头101上的法兰与封头101壳体之间有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焊接,但焊接会造成结构变形和局部应力集中;另一种是封头101上的法兰与壳体是由一个棒料或厚壁管整体加工而成,这种方法材料浪费比较严重。而且由于法兰比较大,在大深度海水压力下,其结构应力复杂,结构重量明显偏大。而重量要求在深海潜水器上是非常严格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耐压罐采用法兰连接密封结构存在的上述缺陷,申请人经过研究改进,提供了另一种耐压罐的密封结构,其法兰结构重量和整体结构重量大大降低,而且不需要焊接,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焊接结构带来的变形和应力集中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耐压罐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封头以及筒体,封头的下部嵌入筒体内,并与筒体的内壁紧密贴合,贴合处嵌有至少一个密封圈,筒体与封头之间通过螺钉紧固,封头内于纵向贯穿设置有可旋转的开启螺钉,开启螺钉的底部与筒体的端面抵接时,开启螺钉顶部高于封头顶部的距离大于所述封头下部嵌入筒体内的长度。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封头顶部的直径与筒体的外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法兰封头通过紧固螺钉与筒体连接,法兰结构重量和整体结构重量都大大降低,且不需要焊接,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焊接带来的变形和应力集中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无凸出法兰边,通过紧固螺钉及开启螺钉可很方便的安装或拆卸,而且在深海压力下具有很好的密封性能,尤其适用于小直径、薄壁、无法使用端面密封圈的耐压罐。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耐压罐的剖视图。
图2是现有耐压罐的密封结构的剖视图,其中包括图1中G部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H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图3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耐压罐的剖视图,其由柱状的筒体202和上端的封头201组成。筒体202内可以布置仪器设备,封头201上开有开口206用于设置电器接插件。图4是图3中H部的放大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如图4所示,该密封结构包括带有小法兰的封头201以及筒体202,两者均整体加工而成,无需焊接,避免了焊接对耐压罐的不利影响。封头201的下部嵌入筒体202内,并与筒体202的内壁紧密贴合,贴合处的封头201内嵌有至少一个密封圈203,图中是通过两个O型密封圈203实现径向密封,可靠性较高。封头201顶部的直径与筒体202的外径大小相同,避免浪费材料。筒体202与封头201之间通过紧固螺钉204连接固定,进行限位。封头201纵向内贯穿设置有可旋转的开启螺钉205,开启螺钉205的底部与筒体202的端面抵接时,且开启螺钉205的顶部高出封头201顶部的距离大于封头201下部嵌入筒体内的长度。拆卸时先将紧固螺钉204卸下,然后旋紧开启螺钉205使其相对封头201向下移动,开启螺钉205的下端将筒体202顶开,当顶开的距离大于封头201下部嵌入筒体内的长度时,便可以使封头201与筒体202分离,拆卸十分容易,便于耐压罐内仪器设备的维护。封头201密封安装于筒体202上的步骤与上述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56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清洁多燃料内燃机
- 下一篇:压差式泄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