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短流的汽车用炭罐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36363.X | 申请日: | 200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8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孙岩;姜林;刘亮;刘义虎;费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分类号: | F02M2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沈良菊 |
地址: | 225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短流 汽车 用炭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短流的汽车用炭罐。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用炭罐,包括炭罐本体及设置在本体上的发动机接口、油箱接口及大气接口,三个接口设置在炭罐本体的同一个表面上,炭罐本体内设有隔墙,隔墙将炭罐本体分隔为两个腔室,发动机接口及油箱接口与其中一个腔室相连通,大气接口与另一个腔室相连通,两个腔室在远离三个接口的一端相互连通。在加油或者行车过程中,油箱中富含油蒸汽的混合气体通过油箱接口进入炭罐中,炭罐中充满了炭粉,混合气体中的油蒸汽被炭罐中的炭粉吸收,从而使混合气体被净化,被净化的气体从大气接口排放到大气中。由于油箱接口和大气接口之间用隔墙隔开,混合气体从油箱接口进入炭罐后,必须经过很长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大气接口排出,使得油蒸汽被炭粉充分吸收净化。
在行车过程中,当发动机开始清洗炭罐时,此时发动机通过发动机接口施加负压到炭罐,炭粉吸收的油蒸汽会被吸出来,这样含有少量油气的混合气体就会被吸收到发动机中去,由于发动机接口和油箱接口连接在同一腔室上,靠得比较近,存在油蒸汽短流现象,即油箱中大量的油蒸汽在负压的作用从油箱接口进入炭罐,又通过发动机接口进入发动机。造成进入发动机的混合气体中油蒸汽含量过高,尤其是在汽车刚启动时,过高的油蒸汽量会降低发动机启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短流的汽车用炭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清洗炭罐时,燃油箱中的油蒸汽被大量抽入发动机,造成发动机难以启动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防短流的汽车用炭罐,包括炭罐本体及设置在本体上的发动机接口、油箱接口及大气接口,炭罐本体内设有第一隔墙,第一隔墙将大气接口与发动机接口、油箱接口分隔在不同的腔室,炭罐本体内还设有第二隔墙,第二隔墙将发动机接口与油箱接口分隔在不同的腔室,各腔室之间在远离接口的一端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发动机开始清洗炭罐时,从油箱接口进入炭罐的浓度较高的油蒸汽,需要经过较长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发动机接口,在这段距离中,炭粉会吸收掉部分油蒸汽,从而降低了油蒸汽的浓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炭罐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图中:1发动机接口、2大气接口、3油箱接口、4炭罐本体、5第一隔墙、6第二隔墙。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防短流的汽车用炭罐,包括炭罐本体4及设置在本体上的发动机接口1、油箱接口3及大气接口2,炭罐本体4内设有第一隔墙5,第一隔墙5将大气接口2与发动机接口1、油箱接口3分隔在不同的腔室,炭罐本体内还设有第二隔墙6,第二隔墙6将发动机接口1与油箱接口3分隔在不同的腔室,各腔室之间在远离接口的一端相互连通。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亚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63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补气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铝溶胶生成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