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多功能下楼车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37379.2 | 申请日: | 200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9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粟广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粟广欢 |
主分类号: | A61G5/06 | 分类号: | A61G5/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多功能 下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护或救生工具,尤其是一种结构改良的新型多功能下楼车。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于2005年6月27日,提交了名称是“多功能下楼车”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并获得授权,专利号是200520060256.8。该多功能下楼车包括可折叠的椅身,其椅腿上分别设有一个脚轮,椅身的后方设有倾斜的履带,医护人员通过倾斜的履带,可将伤病者沿楼梯慢慢滑下楼梯,使用方便,可折叠椅身便于携带,适于搬运不能行走的伤病者、高龄老人下楼梯,特别适于120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搬运伤病者下楼梯。该专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帮助医护人员方便搬运伤病者下楼梯的搬运工具,使用安全可靠。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多功能下楼车的履带容易磨损,运输过程中,例如汽车的震动,容易使履带变形、松动,从而影响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多功能下楼车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改良,履带不易变形和松动、并且便于更换,整体重量降低的新型多功能下楼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新型多功能下楼车,包括可折叠的椅身,椅身下设有前后椅腿,前后椅腿下端分别设有脚轮,所述椅身的后椅腿包括左右后椅腿,左右后椅腿的下端分别设有脚轮和倾斜的H形支架,H形支架两侧的支撑杆上分别设有履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履带套设在H形支架两侧的支撑杆上,支撑杆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履带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履带可以在凹槽内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H形支架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圆柱轴,圆柱轴通过螺栓与支撑杆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H形支架的横梁通过可折叠连杆与椅身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椅身的椅背上设有可伸缩输液瓶固定杆,输液瓶固定杆的顶部设有防脱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椅身上还设有安全固定带和氧气瓶固定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主要将H形支架两侧的支撑杆及履带的安装方式进行结构改良,使用和运输过程中履带不易变形和松动、不易脱位、并且便于更换;采用强度更高的轻质铝合金材料,降低了整体重量,便于携带;椅身的座垫采用不易污染、易清洁的防水、防污材料制成;椅身张开后重心稳定、不会后倒,使用安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H形支架支撑杆及履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椅身、10为后椅腿、11为前椅腿、2为脚轮、20为前脚轮、3为履带、4为“H”形支架、5为支撑杆、6为椅背、7为输液瓶固定杆、8为防脱钩、9为输液瓶固定杆的高度调节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新型多功能下楼车,包括可折叠的椅身1,椅身1下设有前椅腿11和后椅腿10,前椅腿11下端设有前脚轮20,后椅腿10下端设有脚轮2,所述椅身1的后椅腿10包括左右后椅腿,左右后椅腿的下端分别设有脚轮2和倾斜的H形支架4,H形支架4两侧的支撑杆5上分别设有履带3。
本实施例中,所述履带3套设在H形支架4两侧的支撑杆5上,支撑杆5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履带3相适配的凹槽51,所述履带3可以在凹槽51内滑动。所述H形支架4支撑杆5的两端分别设有圆柱轴,圆柱轴通过螺栓与支撑杆5连接,H形支架4的横梁通过可折叠连杆41与椅身1连接。
所述椅身1的椅背6上设有可伸缩输液瓶固定杆7,输液瓶固定杆7的顶部设有防脱钩8,输液瓶固定杆7设有高度调节钮9,椅身1上还设有安全固定带和氧气瓶固定带,以分别用于固定伤病者和氧气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粟广欢,未经粟广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73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复合微晶石洗面盆模具
- 下一篇:秸秆门制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