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38085.1 | 申请日: | 200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7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钟正勇;骆祝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 |
主分类号: | F16L21/06 | 分类号: | F16L21/0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梁永宏 |
地址: | 523710 广东省东莞市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虹吸抢险泵使用的管道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的管道连接结构,包括焊接连接和法兰连接两种管道连接方式。这种传统的焊接连接和法兰连接的管道连接方式,需要具有专业技能的焊接工人操作,操作复杂、施工人员的操作难度较大,不是普通的施工人员就可完成的。安装所需的操作空间也较大,而且费时,不能满足当今管道连接对迅速装配和快速连接的需求。同时还存在因焊接产生的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及危害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等不利因素。由于操作空间的限制以及不同操作人员之间焊接技能的差异,使得焊接质量和管道连接结构的外观都难以达到满意的结果,从而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具有安装导向性,安装快捷、便于组装与拆卸,且密封效果好、安全可靠的管道连接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具有安装导向性、安装快捷、便于组装与拆卸,且密封效果好、安全可靠的管道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提供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包括有第一管接头和第二管接头,所述第一管接头和所述第二管接头通过管箍固定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管接头和所述第二管接头均设置有第一环形沟槽和第二环形沟槽,所述第一环形沟槽与所述管箍相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环形沟槽与密封件相配合连接,
所述管箍为两段式结构,其包括有第一管箍单元和第二管箍单元,所述第一管箍单元与所述第二管箍单元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并卡紧于所述第一管接头和所述第二管接头,
所述第一管箍单元和所述第二管箍单元为半圆环状的管箍单元,所述半圆环状的管箍单元的内表面设置有环状梯形槽,所述环状梯形槽的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环状梯形槽的槽底的宽度,所述环状梯形槽的侧壁包括有第一环形斜面与第二环形斜面,
所述第一环形斜面与所述第一管接头的第一环形沟槽的第一沟槽壁相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沟槽壁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管接头的管端,
所述第二环形斜面与所述第二管接头的第一环形沟槽的第二沟槽壁相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沟槽壁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二管接头的管端。
优选的,上述密封件包括有密封件本体、延伸部及咬合部,所述密封件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接头的管端与所述第二管接头的管端之间,所述延伸部设置于所述密封件本体的周缘的切线方向,所述延伸部的端部向内设置有咬合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咬合部一起紧密卡接于所述第二环形沟槽。
更优选的,上述延伸部包括有沿所述密封件本体的周缘向所述第一管接头的切线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和/或沿所述密封件本体的周缘向所述第二管接头的切线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
进一步的,上述延伸部的外径大小与所述第一管接头和所述第二管接头的外径大小相同。
以上的,上述密封件本体设置有弹性凸起。以便进一步加强密封效果。
另一优选的,上述第一环形沟槽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另一优选的,上述半圆环状的管箍单元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连接。连接耳可以设置有用于固定紧固件的螺孔。
另一优选的,上述密封件为弹性聚合物密封件。
更优选的,上述密封件为橡胶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半圆环状的管箍单元固定第一管接头和第二管接头,同时将半圆环状的管箍单元的第一环形斜面与第二环形斜面沿着第一沟槽壁和第二沟槽壁快速滑进第一管接头的第一环形沟槽内及第二管接头的第一环形沟槽内,采用环形斜面与沟槽壁的配合,增强了其安装导向性,进一步提高了管道连接结构的安装速度,既便于组装又便于拆卸,同时密封效果好,免除焊接方式,安全可靠;再者,密封件具有咬合部,可以预先将密封件的密封件本体放置于第一管接头的管端和第二管接头的管端之间,并将咬合部卡接于第一管接头的第二环形沟槽和/或第二管接头的第二环形沟槽中,可以在安装管箍时,无需用一只手固定密封件,大大提高了管道安装的效率,而且连接和密封性能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与现有技术相比还具有以下优点:
(1)操作方式简单。无需专业的技术工人,普通工人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操作。两根管件的连接仅需几分钟,最大限度地简化了现场操作的技术难度。
(2)所需的操作空间较小。
(3)省时高效,便于市场的推广及应用。
(4)便于维修和保养。由于该管道连接结构的连接方式简单,所以当管道需要维修和更换时,只需松开两个半圆环状的管箍单元即可任意更换、转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未经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80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