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氟挥发的乳白玻璃基础材料熔炉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38231.0 | 申请日: | 200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0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黄再元;黄晓冬;林振纯;张益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再元 |
主分类号: | C03B5/02 | 分类号: | C03B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735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挥发 乳白 玻璃 基础 材料 熔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乳白玻璃的生产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止乳白玻璃基础材料在熔炼过程中氟化物挥发所需的熔炉。
背景技术
乳白玻璃是乳浊玻璃中的一种,外观呈现乳白色。在玻璃本体中产生高分散性液滴或析出晶粒,由于两者折射率存在较大差异,光线照射后产生散射而呈现乳白色光。目前,我国玻璃厂大都以氟化物(冰晶石、氟硅酸钠、萤石、氟化钠)作为乳白玻璃的乳浊剂,以增强玻璃乳白的效果。传统的乳白玻璃基础材料的熔炼是采用煤转气、天然气、重油等作为燃料,对熔炉外壁进行加热,由炉壁导热给炉内的材料,所以材料的加热温度基本相近。在常温状态下,乳白玻璃基础材料呈固态,没有氟化物挥发,在加热到400℃以上材料中的氟化物就开始微量挥发,到达1000℃以上则大量挥发,在熔炼过程中导致氟化物大量挥发并逸出炉外,对周边环境(人和动植物)造成污染及伤害,并且严重影响乳白玻璃的乳白效果,产生色差,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及材料浪费。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氟挥发的乳白玻璃基础材料熔炉。
本实用新型的熔炉,包括炉体,其特征在于,炉体上部开有进料口,在下部侧壁开有出料口,在炉体的下部设有电极。
所述炉体还可以在中部也设置电极,所述中部的电极加热功率比底部的电极小,这样的设置可以对加入到熔炉中上层的材料进行预热。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熔炉,在乳白玻璃基础材料的熔炼过程中,按照以下工艺进行熔炼:
(1)将常温的乳白玻璃基础材料从熔炉顶部加入至一定高度,然后采用电极在熔炉下部将基础材料加热至熔炼要求的温度,使熔炉底部的基础材料高温液化,形成液化层;由于固体材料是不间断加入,最上方的材料保持固体状态,形成固体层;由于热传递作用,固体层与液化材料区之间形成半熔化层,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半熔化层和固体层共同抑制了下方的热气和氟化物气体向上逃逸,液化的基础材料在上面材料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熔炉下部的密封出料口输出使用;
(2)在加热过程中向熔炉不间断地均匀添加常温的固体基础材料,使熔炉内的材料固体层保持在一定的厚度;
(3)控制电极的功率和基础材料的添加速度,使添加的基础材料与输出的液化材料的量基本平衡。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以往采用煤转气、天然气、重油等作为燃料进行熔炼,只能对整个熔炉进行外部加热,不能够在熔炉内部加热,导致炉内材料温度相近,氟化物和热量挥发出炉外的弊端;通过在熔炉的下部设置电极,实现炉内底部材料发热熔化,使上部材料形成固化层,减少了热量挥发,将氟化物限制在熔炉内,实现了防氟挥发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熔炉,包括炉体1,其特征在于,炉体1上部开有进料口2,在下部侧壁开有出料口3,在炉体1的下部和中部分别设有电极4和电极5;6是固体层,7是半熔化层,8是液化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再元,未经黄再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82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