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倒扣自锁抽油杆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39208.3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3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三;国焕然;黎新春;郭玉林;岳德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墨龙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17/042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王纪辰 |
地址: | 2627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倒扣 锁抽油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抽油用的能抗扭防脱的抽油杆。
背景技术
抽油杆是油田上机械采油用的重要部件。在油井中,由若干抽油杆用接箍连接组成抽油杆柱,它上端通过光杆与抽油机连接,下端与抽油泵连接。由于井下条件复杂,抽油杆柱除受拉力外,还经常承受扭转力。当承受与螺纹反向的扭转力时,会使接箍与抽油杆头台肩之间松动,长期以往,将导致抽油杆与接箍脱扣,造成抽油泵落入井中而进行井下打捞。油田上为了防止倒扣,使用防倒扣器,但是需要额外购买零部件,增加了额外费用,且现场安装较繁琐。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1059164Y公开了一种新型防脱抗扭抽油杆,它有抽油杆体,抽油杆体一端为带外螺纹的上接头、另一端为带外螺纹的下接头,上接头上有凸块,下接头上有与凸块相对应得凹槽;但是这种抽油杆抗扭作用力不大,还是容易脱扣、扭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自锁的防倒扣自锁抽油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防倒扣自锁抽油杆,包括抽油杆体,所述抽油杆体一端为拧紧端,另一端为旋入端,所述拧紧端设有第一防扭斜面,所述旋入端设有第二防扭斜面,所述第一防扭斜面和所述第二防扭斜面的斜度相同。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拧紧端包括与抽油杆接箍配合的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的尾部设有轴肩,所述轴肩后设有拧紧夹持部,所述拧紧夹持部连接所述抽油杆体。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拧紧夹持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抽油杆体上的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旋入端包括与抽油杆接箍配合的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的尾部连接所述抽油杆体。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防扭斜面包括设置在所述拧紧端端面的圆柱状凸起,所述圆柱状凸起的端面呈倾斜状;所述第二防扭斜面包括设置在所述旋入端端面的圆柱状凸起,所述圆柱状凸起的端面呈倾斜状。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有益效果是:防倒扣自锁抽油杆,包括抽油杆体,所述抽油杆体一端为拧紧端,另一端为旋入端,所述拧紧端设有第一防扭斜面,所述旋入端设有第二防扭斜面,所述第一防扭斜面和所述第二防扭斜面的斜度相同;两抽油杆的接头外面安装接箍,当抽油杆与接箍有相对转动时,两端圆柱状凸起的斜面会相对挤紧,具有自锁功能,因此不会发生抽油杆倒扣现象,提高了抽油杆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了因脱扣、扭断造成抽油杆落入井下而进行井下打捞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防倒扣自锁抽油杆,包括抽油杆体4,所述抽油杆体3一端为拧紧端,另一端为旋入端,所述拧紧端设有第一防扭斜面7,所述旋入端设有第二防扭斜面1,所述第一防扭斜面7和所述第二防扭斜面1的斜度相同。
所述拧紧端包括与抽油杆接箍配合的第一外螺纹6,所述第一外螺纹6的尾部设有轴肩5,所述轴肩5后设有拧紧夹持部4,所述拧紧夹持部4连接所述抽油杆体3。
所述拧紧夹持部4包括设置在所述抽油杆体3上的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平曲。
所述旋入端包括与抽油杆接箍配合的第二外螺纹2,所述第二外螺纹2的尾部连接所述抽油杆体3。
所述第一防扭斜面7包括设置在所述拧紧端端面的圆柱状凸起,所述圆柱状凸起的端面呈倾斜状;所述第二防扭斜面1包括设置在所述旋入端端面的圆柱状凸起,所述圆柱状凸起的端面呈倾斜状。
两抽油杆之间通过带斜面的圆柱状凸起1、7合并在一起,两抽油杆的接头外面安装接箍8,当抽油杆与接箍8有相对转动时,两端圆柱状凸起的斜面会相对挤紧,具有自锁功能,因此不会发生抽油杆倒扣现象,提高了抽油杆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了因脱扣、扭断造成抽油杆落入井下而进行井下打捞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墨龙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墨龙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92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直线往复运动类健身器材的可发电装置
- 下一篇:气流振动给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