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左右支撑板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40055.4 | 申请日: | 2009-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4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郭国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左右 支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左右支撑板,尤其涉及一种有较强耐震动性的发动机左右支撑板。
背景技术
发动机支撑板是发动机和车架的连接件,由于装配结构所限,支撑板在工作中不仅要承受拉压力而且还要承受较大的扭矩,还有冲压成型的钣金件在冲压时易造成内部组织的损伤,在使用的过程中,发动机工作时的振动剧烈等诸多因数,就会造成在实际工作中钣金件形式的支撑板极容易损坏,在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无疑是一种浪费资源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具有简单结构和较强抗震动性能的发动机左右支撑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左右支撑板,包括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的左支撑板由连为一体的平板部分和瓦状体构成,所述的平板部分设置有上端圆孔和下端圆孔,所述的瓦状体设置有与汽车车架相配的圆孔;所述左支撑板的正面设置有连接平板部分与瓦状体的至少两根正面加强筋,所述左支撑板背面的瓦状体设置有至少两根背面加强筋;所述的左支撑板与右支撑板成对称结构,加强筋布置在零件容易发生共振的 部位来抑制该部位的振幅,进而提高零件的整体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左右支撑板,所述的上端圆孔和下端圆孔的数量均为三个,且每端的圆孔分布均成三角形,在支撑板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三个圆孔,其中成一条直线的圆孔用于与连接支撑板和车架的螺栓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左右支撑板,所述的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均为铸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左右支撑板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加强筋,使支撑板有较强的坚固性能;(2)采用铸件结构,不仅使得支撑板的边缘部位过度圆滑,还提升了整个支撑板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左支撑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左支撑板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右支撑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右支撑板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支撑板,2右支撑板,3平板部分,4瓦状体,5正面加强筋,6上端圆孔,7下端圆孔,8背面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图1中,所述的左支撑板1由平板部分3和瓦状体4组成,所示的平板部分3和瓦状体4为一体结构,平板部分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三个上端圆孔和三个下端圆孔,所示的三个圆孔中所成一条直线的两个圆孔用于和发动机相连接,剩下的一个用于和固定销相连接,起暂时固定的 作用;所示的瓦状体4上设置有一与汽车车架相配合的圆孔,图2中设置有连接平板部分3和瓦状体4的两正面加强筋5,图2所示的瓦状体的背面还设置有两个加强筋。
在图3和图4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右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右支撑板上设置有三个加强筋,所示的瓦状体的结构略有不同,其余的结构均和左支撑板的结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00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轿车司机用微型桌
- 下一篇:浮动桥空载自动举升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