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捻竹纤维毛圈织物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40295.4 | 申请日: | 200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8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建中 |
主分类号: | D03D27/08 | 分类号: | D03D27/08;D03D1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6219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竹纤维 织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应用于巾被类的无捻竹纤维毛圈织物。
背景技术
竹纤维纺织品相对于传统的棉类制品有以下优点:a、良好的抗菌抑菌功能;b、超强保健功能;c、竹纤维的多孔结构,具有良好的吸湿、放湿功能,从而自动调节人体湿度平衡;d、竹纤维内部特殊的超细微孔结构使其具有强劲的吸附能力,能吸附空气中甲醛、苯、甲苯、氨等有害物质,并消除不良异味;e、竹纤维蓄热保暖功能;f、竹纤维柔软舒适功能。所以竹纤维制品得以迅速发展。
现有的普通竹纤维毛圈织物的毛圈经纱处于捻合状态,如图1、图3所示,这种结构的竹纤维毛圈织物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织物的毛圈经纱是捻合状态,使得该织物的毛圈层不够疏松,手感差、吸水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捻竹纤维毛圈织物,该织物的吸水性好,手感柔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种无捻竹纤维毛圈织物,包括由相互交织的经纱和纬纱形成的地布层及毛圈组成的毛圈层,所述的毛圈所在的毛圈经纱与地布层经纱同向,其特征是,所述的毛圈经纱由多股相互分散且顺向的非捻合的单纤维组成,所述的毛圈经纱为含有竹纤维的混纺物。
所述的单纤维为弯曲状。
所述的毛圈经纱中竹纤维含量为60%~10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拥有了竹纤维织物抗菌性、保健性、抗紫外线性、吸湿排湿性的特性以外还有以下特性:由于毛圈经纱为无捻疏松结构,质地更加柔软,吸水性更强。同时充分利用了竹纤维的抑菌、杀菌的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普通毛圈织物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之一;
图5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之二。
图中:1经纱,2纬纱,3毛圈经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4、图5所示,该种无捻竹纤维毛圈织物,该种无捻竹纤维毛圈织物,包括由相互交织的经纱1和纬纱2形成的地布层及毛圈组成的毛圈层,所述的毛圈所在的毛圈经纱3与地布层经纱同向,与现有毛圈织物的基本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毛圈经纱3由多股相互分散且顺向的非捻合的单纤维组成,所述的毛圈经纱中含有竹纤维。
为适应市场的需要,毛圈经纱中竹纤维的含量可根据需要调节,所述的毛圈经纱3中竹纤维含量为60%~100%,可与棉、麻、丝等进行混纺。
由于生产工艺的原因,所述的单纤维为弯曲状,如图4,整体为疏松状态。
本实用新型中,毛圈分布位置按毛巾织物的基本组织结构可分为单面、双面和表里交换起毛圈中的任意一种,此处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毛巾、毛巾被等织物。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建中,未经王建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02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梭织机绿色织造引纬系统
- 下一篇:一种送经装置改进的色织技术亮光晶格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