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叶滤板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40644.2 | 申请日: | 200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9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谢晓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晓平 |
主分类号: | B01D29/39 | 分类号: | B01D29/39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621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滤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尤其是一种叶滤板。
背景技术
现在真空叶滤机所使用的叶滤板的表面虽然设置有凸起,但是凸起之间的间隙太小,在进行过滤时,流道不通畅,滤液流动阻力大,经常出现短路或吸力不足的现象,过滤效率低,而且吸液孔设置过多,至使过滤不均匀,物料洗涤出现死角。目前,还未有好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叶滤板,该一种叶滤板具有过滤效率高,滤液流动阻力小,流道通畅,无短路或吸力不足现象,过滤均匀,物料洗涤无死角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滤板本体,滤板本体对称设置有左板和右板,左板和右板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吊耳,在滤板本体的表面布满按一定间距竖向和横向交错排列的凹槽,竖向凹槽和横向凹槽之间的滤板本体上均匀设置多个方形凸起,在滤板本体的前侧底部设置有第一吸液孔和第二吸液孔,后侧底部设置有第三吸液孔和第四吸液孔,在左板和滤板本体内设置有与第一吸液孔和第三吸液孔相连通的集液流道,在右板和滤板本体内设置有与第二吸液孔和第四吸液孔相连通的集液流道,在集液流道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管路接口。
所述的滤板本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环形沟槽,用于固定滤布。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叶滤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过滤效率高,滤液流动阻力小,流道通畅,无短路或吸力不足现象,过滤均匀,物料洗涤无死角,洗净度高,水洗速度快,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一种叶滤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中所示的A-A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左板,2、吊耳,3、管路接口,4、右板,5、沟槽,6、方形凸起,7、凹槽,8、集液流道,9、滤板本体,10、第二吸液孔,11、第四吸液孔,12、第一吸液孔,13、第三吸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叶滤板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叶滤板,其结构包括滤板本体9,滤板本体9对称设置有左板1和右板4,左板4和右板4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吊耳2,在滤板本体9的表面布满按一定间距竖向和横向交错排列的凹槽7,竖向凹槽7和横向凹槽7之间的滤板本体9上均匀设置多个方形凸起6,在滤板本体9的前侧底部设置有第一吸液孔12和第二吸液孔10,后侧底部设置有第三吸液孔13和第四吸液孔11,在左板1和滤板本体9内设置有与第一吸液孔12和第三吸液孔13相连通的集液流道8,在右板4和滤板本体9内设置有与第二吸液孔10和第四吸液孔11相连通的集液流道8,在集液流道8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管路接口3。
所述的滤板本体9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环形沟槽5,通过软质压条嵌压在环形沟槽5内将滤布固定。
使用时,将滤布固定于滤板本体9上,将滤板本体9浸没于充满悬浮液或洗涤液的敞口贮槽中,液体穿过滤布,穿过滤布的液体自上而下沿滤板本体9上的凹槽7下流至滤板本体9底部的吸液孔,从吸液孔进入的液体沿集流通道8从管路接口3处进入到真空室。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晓平,未经谢晓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06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B超探头托架
- 下一篇:一种X光透视标记刻度软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