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照明检伪组件以及采用该组件的手电筒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42024.2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6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吴时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时欣 |
主分类号: | F21L4/02 | 分类号: | F21L4/02;F21V7/00;F21V3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128 江苏省苏州市东***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组件 以及 采用 手电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电筒,尤其涉及一种照明检伪两用手电筒。
背景技术
现有的照明检伪两用手电筒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将照明组件和检伪组件分别设置在手电筒上相分离的两处(例如分别设置在手电筒的前后两端部,或者一个设置在端部,另一个设置在侧壁上),采用这样设置方式的手电筒从结构上来说不够精简,较浪费耗材成本;另一种是将照明组件和检伪组件组合设置在手电筒的同一端部内,一般是在端部的透光片内并排地设置照明发光体和检伪发光体,采用这样的设置方式,无论是照明发光体还是检伪发光体都仅在手电筒端部的一侧,产生的照明光(一般为白光)或检伪光(一般为紫外光)不均匀,另外更关键的是产生的照明光和检伪光的光线强度不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电筒,其包括设置在手电筒本体前端部内的照明检伪组件,所述照明检伪组件包括照明用发光体和检伪用发光体,所述的照明检伪组件还包括反光罩,所述的照明用发光体设置在所述反光罩的后端部内;位于所述反光罩的后端部内、所述照明用发光体的周围安装有数个检伪用发光体;或者,位于所述反光罩外壁与所述本体前端部的内壁之间的透光空隙处安装有数个检伪用发光体。
上述技术方案的手电筒,照明和检伪组件设置在手电筒的同一端部,其采用了反光罩,并沿反光罩的特定位置分别设置照明用发光体和检伪用发光体,结构精简、美观且成本低,更重要的是一方面照明光在反光罩的作用下增加了光学反射(减少光损,聚光)、光线均匀度和强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在反光罩的后端部、照明用发光体的周围或者沿所述的反光罩的外周设置数个检伪用发光体,产生的检伪光也更均匀、光线强度更强。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特别适用于警用的手电筒,可以同时具备高强度照明、检伪(检验假币、证件等)的功能。
其中,一般来说,手电筒的前端部的端面上设有透光片;反光罩的前端部 为半径大致逐渐变大的敞口端,其后端部为半径大致逐渐变小的缩口端,一般来说,反光罩的前端部靠近手电筒的前端面,也可以说靠近透光片。照明用发光体、检伪用发光体朝向手电筒的前端部的端面。另外,手电筒还包括电池组件(电池一般位于筒体中部)、开关组件(一般筒体上设有开关键)等,照明用发光体和检伪用发光体与电池组件和开关组件之间的电连接设计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照明用发光体安装在位于所述反光罩后端部内的安装槽内,所述反光罩的后端部内、沿所述安装槽的外周的整个周向均匀分布安装有数个检伪用发光体。
优选的,所述反光罩的后端部内、沿所述安装槽的外周缘的整个周向均匀分布设置有数个安装所述检伪用发光体的通孔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沿所述反光罩的前端部的外周的整个周向均匀分布安装有数个检伪用发光体。
优选的,所述反光罩的前端部的外周缘的整个周向均匀地设有数个安装所述检伪用发光体的通孔槽。
优选的,所述的照明用发光体为白光发光二极管,所述的检伪用发光体为紫外发光二极管。
优选的,所述的反光罩为抛物型反光罩,所述的照明用发光体设置在所述反光罩的焦点处,所述的检伪用发光体相对于所述反光罩的焦点对称。
优选的,所述的反光罩、照明用发光体、检伪用发光体相对于所述手电筒的中轴线对称地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照明检伪组件,所述照明检伪组件包括照明用发光体和检伪用发光体,所述的照明检伪组件还包括反光罩,所述的照明用发光体设置在所述反光罩的后端部内,位于所述反光罩的后端部内、所述照明用发光体的周围安装有数个检伪用发光体;或者,位于所述反光罩外壁与所述本体前端部的内壁之间的透光空隙处安装有数个检伪用发光体。
总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照明检伪两用手电筒的照明光和检伪光的光线更均匀、强度更强,并且结构精简、美观且成本低,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特别适用于警用的手电筒,可以同时具备高强度照明、检伪(检验假币、证件等)的功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1手电筒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2为图1所示A-A处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3为实施例2手电筒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4为图1所示B-B处的剖视示意图;
1、筒体前端部;11、透光片;12、白光发光二极管;13、紫外发光二极管;14、反光罩;15、固定框架;151、安装用通孔槽;16、中轴线;17、安装槽;2、筒体中部;3、后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时欣,未经吴时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20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 下一篇:拉杆手电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