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以降低AMOLED面板功耗的像素单元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42611.1 | 申请日: | 2009-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91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周刚;田朝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以 降低 amoled 面板 功耗 像素 单元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平面显示技术领域,尤其属于AMOLED面板的像素单元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像素单元驱动电路如图1所示,该驱动电路包括两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其中一个晶体管为开关管T1,由扫描线Scan(扫描信号Scan)所控制,目的是为了控制数据线Vdata(数据信号Vdata)的输入;另一个晶体管为驱动管T2,控制OLED发光;Cs为存储电容,用于在非扫描期间维持对驱动管T2的栅极所施加的电压,上述电路被简称为2T1C像素单元驱动电路。
图2示出了图1中扫描信号Scan、数据信号Vdata、存储电容信号Vg2和通过OLED的电流Ioled的波形图,单个扫描周期内该驱动电路工作时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数据信号Vdata的写入时间t1,在该时间段内,扫描信号Scan为高电平。此时开关管T1工作在开关状态(即MOS管的非饱和状态)下,数据信号Vdata经过开关管T1的漏源极之间的通道,对存储电容Cs充电,该电压作用在驱动管T2的栅极上,使得驱动管T2工作在放大状态(即MOS管的饱和状态)下,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光。
第二部分为显示维持时间t2,扫描信号Scan为低电平,开关管T1处于截止状态,漏源极之间的通道被关断,数据信号Vdata也就不能传到驱动管T2的栅极,即存储电容Cs的两端。此时,存储电容Cs两端由于开关管T1的关断而没有了泄放电荷的通路,保持在截止前状态,使得驱动管T2仍处在放大状态下,继续维持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光。
无论在显示数据写入时间内,还是在显示维持时间内,存储电容Cs两端电压理论上维持不变,也就是说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发光在本帧周期一直保持不变,该状态一直持续到像素电路在下一帧时间内被再次选通。
在上述驱动像素电路中,在整个帧周期,驱动管T2一直处于放大状态,OLED中一直有恒定的电流Ioled通过,前一帧结束后马上切换到下一帧信息,帧间没有间隙。如果该点显示的信号中没有纯黑信号,在整个OLED点亮过程中驱动管T2一直处于饱和导通状态,导致整个AMOLED面板发热缩短材料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降低AMOLED面板功耗从而延长材料寿命,一种可以降低AMOLED面板功耗的像素单元驱动电路。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以降低AMOLED面板功耗的像素单元驱动电路,分别和用于传输显示数据的数据线Vdata,用于传输控制信号的扫描线Scan,用于提供驱动电源的电源电压线Vdd,用于根据数据线Vdata对应的显示数据而发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连接;包括:
开关管T1,具有分别和扫描线Scan和数据线Vdata连接的栅极和漏极,扫描线Scan控制开关管T1的通断,从而控制数据线Vdata的输入;
驱动管T2,具有与电源电压线Vdd连接的漏极,与开关晶体管T1源极连接的栅极和与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连接的源极;
存储电容Cs,连接在开关管T1的源极、驱动管T2的栅极和电源电压线Vdd之间;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开关管T3,具有连接在开关管T1的源极、驱动管T2的栅极和存储电容Cs之间的漏极,所述开关管T3的栅极和延迟扫描线Dscan连接,接收扫描信号Scan延时一固定时间后得到的延迟扫描信号Dsca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26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号类乐器乐谱支架
- 下一篇:带花盆的多功能广告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