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变速器的缆线保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44758.4 | 申请日: | 2009-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15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柏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柏诚 |
主分类号: | B62M9/16 | 分类号: | B62M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变速器 缆线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变速脚踏车以切换变速档位的变速器。
背景技术
变速脚踏车的变速机构,大体上包含有设于后轮的阶级链轮、链条、设于接近后轮的移拨器,以及设于把手的变速器,所述变速器以缆线连接该移拨器,当转动变速器时可以控制缆线的收缩或伸长,从而控制移拨器作动而将链条拨移到需要的链轮档位,达到控制车轮转速比的目的。
目前的脚踏车变速器均设为把手形态或拨钮形态,使用者可以藉由转动把手或拨动拨钮来控制变速档位;无论是把手或拨钮形态的变速器,其主要结构都是在一底座内设置一用来卷绕缆线的卷线组件,该卷线组件连接于变速器的把手或拨钮,缆线则穿出底座所设的洞孔再连接至移拨器;当变速器的把手或拨钮被旋转而带动缆线相对于底座移动而伸长或收缩时,缆线会和底座之间产生摩擦,造成缆线本身或底座磨损,降低使用寿命,需要经常更换变速器,增君使用者的经济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良现有变速脚踏车的变速器,其用来控制移拨器的缆线在相对于变速器底座移动时,会和底座产生摩擦,以致于造成缆线本身及底座磨耗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在变速器底座的适当位置设置一具有底摩擦系数的护管,并使缆线穿过该护管,让护管位于缆线与底座之间具有最大受力的位置,使得缆线相对于底座移动时,缆线和底座之间不会造成磨损,从而延长变速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是自行车变速器的缆线保护装置包含有设在一底座内部提供卷绕缆线的卷线组件,该卷线组件连接一把手而能够被操作旋转,所述底座设有供该缆线穿出的洞孔,所述底座内设有具备一长度的护管,该护管的摩擦系数低于所述底座的摩擦系数,所述缆线穿过该护管,并使护管位于缆线相对于底座移动时的最大受力位置。
做为较佳的选择,前述的护管,可以是一种铁氟龙材料制成的管体。
做为另一较佳的选择,前述的护管,可以是一种塑料材料制成的管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具备低摩擦系数的护管将缆线与底座隔开,使得缆线的最大受力位置仅和护管接触而不和底座接触,因此,可以保护底座不被磨损,若护管磨损时,则可以最经济的方式更换护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变速器外观的立体图。
图2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要组件组合关系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护管设在变速器外壳内的位置的平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变速器
11......底座
12......线槽
120......洞孔
13......转动件
14......卷线组件
141......凹环沟
15......把手
16......套管
2......护管
3......缆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组件符号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习该项技艺者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变速脚踏车的变速器1的外观,其具有一底座11与连接于该底座的把手15,底座11设有一供穿设缆线3的套管16,缆线3供连接至设在接近脚踏车后轮的移拨器(图中未显示),藉由往复旋转把手15可以控制缆线3的伸长或收缩,以控制移拨器的作动而将链条拨移到阶级链轮的预期档位。
再参考2图与图3,所述变速器1进一步包括有一底座11、一活动设于底座11的中心而可以和底座相对旋转的转动件13,该转动件13连接有一卷线组件14,所述底座1的侧边设有一线槽12,以及设有一连接该线槽12的洞孔120,卷线组件14外径具有用来卷绕缆线3的凹环沟,缆线3卷绕于凹环沟后,缆线3的一端即通过线槽12穿过洞孔120,底座的外侧壁设有一套管16,穿过洞孔120的缆线3即穿出该套管16;转动件13则用来结合一把手15,当旋转把手15时,即同时带动转动件13与卷线组件14旋转,进而使缆线收缩或伸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柏诚,未经陈柏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47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