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角度大扭矩油压拆卸胀紧套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44892.4 | 申请日: | 2009-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4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任德睦;刘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德睦 |
主分类号: | F16B21/10 | 分类号: | F16B2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000 陕西省咸阳***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角度 扭矩 油压 拆卸 胀紧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在小空间产生较大扭矩的定位、连接装置,属机械传动联结基础件。
背景技术
胀紧联结套(简称胀紧套)是一种新型的传动联结方式,主要用途是代替单键和花键的联结作用,以实现机件与轴的联结,传递负荷。在承受负荷时,靠胀紧套与机件之间的正压力和摩擦力传递扭矩、轴向力,或二者的复合载荷,实现无键联结的负荷传递,超载时,又会自动失去联结作用,保护设备。
由于机械设备自动化程度的增强,趋向于设备小型化,自动化。对机械部件间零件的使用安装空间、扭矩及设备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常规胀套在大扭矩和拆卸问题上不能达到完全统一,在轴向或径向空间受限的工况,局限性更加明显,在类似工况的设计上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胀紧套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小角度大扭矩油压拆卸胀紧套的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参见实施例图):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锥环(2)和外锥环(1)之间加工5°锥角配合面,于内锥环(2)上制作锥管螺纹油压拆卸孔(4),主油路(5)和分油槽(6)。
使用时,外锥环(1)、内锥环(2)通过拧紧螺钉(3)产生轴向拉力,迫使外锥环(1)和内锥环(2)锥面滑动而外径胀内径缩,同时抱紧轴和毂,外锥环(1)与机件(如齿轮、飞轮、皮带轮等),内锥环(2)与轴之间产生巨大抱紧力,使轴向或径向空间受限的工况同样可以传递足够扭矩的目的,拆卸时,则通过锥管螺纹油压拆卸口(4)注入高压拆卸油,液压油通过主油路(5)和分油槽(6),充分到达内锥环(2),外锥环(1)接触的小角度锥面,迫使接触面润滑并分离,达到拆卸目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小角度大扭矩油压拆卸胀紧套可以用于轴向或径向空间较小,对同轴度要求较高,且扭矩较大的重载工况。也可用于拆卸较为频繁的试验机中。在液压设备相对较普及的今天,本实用新型与传统胀紧套相比,本发明有轴向或径向占用空间更小,传递扭矩更大,便于拆卸,节省材料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小角度大扭矩油压拆卸胀紧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局部视图A的放大视图。
图3是内锥环(2)的锥面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由液压油作辅助拆卸的小锥度大扭矩胀紧套,它主要由相互配合的外锥环(1),内锥环(2),螺钉(3)和布置在内锥环(2)上的锥管螺纹油压拆卸孔(4),主油路(5)和分油槽(6)所构成,使用时,外锥环(1)、内锥环(2)通过拧紧螺钉(3)产生轴向拉力,迫使外锥环(1)和内锥环(2)锥面滑动而外径胀内径缩,同时抱紧轴和毂,外锥环(1)与机件(如齿轮、飞轮、皮带轮等),内锥环(2)与轴之间产生巨大抱紧力,达到传递扭矩的目的,拆卸时,通过锥管螺纹油压拆卸孔(4)注入高压液压油,液压油通过主油路(5)和分油槽(6),充分到达内锥环(2),外锥环(1)接触的小角度锥面,使锥面充分润滑并依靠液压力迫使接触面分离,达到拆卸目的。利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小角度大扭矩油压拆卸胀紧套,依靠较为普及的液压设备为拆卸工具提供保障,适用于轴向或径向空间较小,对同轴度要求较高,且扭矩较大的重载场合,有效的节省机体空间占用,为大型产品及配套设施的整体设计工作提供更宽广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德睦,未经任德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48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动装置
- 下一篇:液压泵/马达及液压泵/马达的脉动防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