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载货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45358.5 | 申请日: | 200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3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平;苏军琪;刘宪军;杨志强;许海峰;韩士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鸡华山工程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3/02 | 分类号: | B62D63/02;B62D7/16;B62D5/00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61106 | 代理人: | 李凤岐 |
地址: | 72101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载货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载货汽车,具体涉及一种前三桥转向后一桥驱动的载货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载货汽车按驱动型式分4×2、6×4、6×2、8×4等,随着国家公路计重收费的全面实施,公路等级的提高,对多轴化轻量化的车型需求越来越多。8×4车型(前二桥转向、后两桥驱动)虽然很好的满足了计重收费法规,但存在车辆自重偏高,后两桥驱动油耗偏高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载货汽车,是一款前三桥转向后一桥驱动的载货汽车,它是在传统的8×4车型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前桥,由前二桥转向变为前三桥转向且前三桥为连动转向,后桥由贯通式双驱动变为后面一个驱动桥,车辆自重降低,用户购买成本降低,油耗降低,经济效益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载货汽车,包括车架、固定在车架上的车身、固定在车架上的前桥、后桥、转向机构和转向器,所述前桥由第一桥、第二桥和第三桥组成,车架左纵梁上装有转向器,转向器通过转向机构与第一桥、第二桥和第三桥连接。
所述转向机构由转向摇臂、直拉杆I、拉杆I、过渡摇臂、直拉杆II、拉杆II、第三摇臂及直拉杆III构成;转向器与转向摇臂铰接,转向摇臂与直拉杆I的一端铰接,直拉杆I的另一端与第一桥连接;拉杆I的一端铰接在转向摇臂的中部,另一端铰接在过渡摇臂的中部,过渡摇臂的下端与直拉杆II的一端铰接,直拉杆II的另一端与第二桥连接,拉杆II的一端铰接在过渡摇臂的中部,拉杆II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三摇臂的中部,第三摇臂的下端与直拉杆III的一端铰接,直拉杆III的另一端与第三桥连接。
所述过渡摇臂的中部与转向助力缸的活塞端铰接,转向助力缸的缸体端铰接在车架左纵梁上。
所述后桥为驱动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满足计重收费法规,车辆自重降低,而且成本降低,油耗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向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新型载货汽车,包括车架5、固定在车架5上的车身1、固定在车架5上的前桥2、后桥3、转向机构4和转向器9,前桥2由第一桥12、第二桥7和第三桥8组成,后桥3为驱动桥;车架左纵梁6上装有转向器9,转向器9通过转向机构4与第一桥12、第二桥7和第三桥8连接;转向机构4由转向摇臂10、直拉杆I 11、拉杆I 13、过渡摇臂14、直拉杆II 16、拉杆II 15、第三摇臂18及直拉杆III19构成;转向器9与转向摇臂10铰接,转向摇臂10与直拉杆I 11的一端铰接,直拉杆I11的另一端与第一桥12连接;拉杆I13的一端铰接在转向摇臂10的中部,另一端铰接在过渡摇臂14的中部,过渡摇臂14的下端与直拉杆II 16的一端铰接,直拉杆II 16的另一端与第二桥7连接,拉杆II 15的一端铰接在过渡摇臂14的中部,拉杆II 15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三摇臂18的中部,第三摇臂18的下端与直拉杆III19的一端铰接,直拉杆III19的另一端与第三桥8连接;过渡摇臂14的中部与转向助力缸17的活塞端铰接,转向助力缸17的缸体端铰接在车架左纵梁6上,转向助力缸17对过渡摇臂14助力保证转向轻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鸡华山工程车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宝鸡华山工程车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53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救援载员吊升装置
- 下一篇:新型驾驶室前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