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笼屉式粉末大圆板的冷等静压成形组合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45697.3 | 申请日: | 200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2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葛渊;汪强兵;汤慧萍;杨保军;谈萍;王晓罡;石英;迟煜頔;荆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2F3/03 | 分类号: | B22F3/03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16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笼屉 粉末 大圆 静压 成形 组合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粉末冶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组合、拼装模具,具体涉及一种笼屉式粉末大圆板的冷等静压成形组合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粉末制品生产过程中,通常的做法是先开模具,然后将金属或非金属充填料棍合一定的粘结剂充填到模具的空隙中,使用一定的压力或墩实等手段,使物料成型,然后脱模,使之形成坯体,准备将来的烧结,采用传统模压成形的方法无法生产规格尺寸为Φ500mm直径的大圆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笼屉式粉末大圆板的冷等静压成形组合模具,其结构简单,组合方便,脱模容易;体积小巧,便于搬运;制造精度高;模具加工成本低;适用于工业化批量生产;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笼屉式粉末大圆板的冷等静压成形组合模具,包括上预紧固定板和下预紧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预紧固定板和下预紧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单件模具,所述上预紧固定板和下预紧固定板竖向方向均设置有用于传递压力的进油孔。
所述单件模具包括内部设置有油液通道的胶木模板,该胶木模板上设置有环形钢模,所述环形钢模上下分别设置有用于密封和压力均匀传递的上橡胶模板和下橡胶模板,所述环形钢模内侧设置有与环形钢模内圆相匹配的下平整模板和上平整模板。
所述油液通道包括设置在胶木模板内部的进油通道和与进油通道相连通的多个环形出油通道,胶木模板上开有多个分别与进油通道和环形出油通道相连通的出油孔。
所述上预紧固定板和下预紧固定板通过螺栓进行连接。
所述上预紧固定板上侧设置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其结构简单,组合方便,脱模容易。该笼屉式粉末大圆板的冷等静压成形组合模具结构简单,组合方便,通过油液压力可方便脱模;
(2)体积小巧,便于搬运。该笼屉式粉末大圆板的冷等静压成形组合模具体积小、重量轻,非常便于运输;
(3)制造精度高且适用于工业化批量生产;
(4)生产效率高,模具加工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该笼屉式粉末大圆板的冷等静压成形组合模具很多部件都非常便于生产购买,因而其生产成本很低,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预紧固定板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胶木模板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环形钢模的主视图。
图7为图6的C-C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上橡胶模板的主视图。
图9为图8的D-D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上平整模板的主视图。
图11为图10的F-F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预紧固定板; 2-下预紧固定板; 3-进油孔;
4-胶木模板; 5-环形钢模; 6-上橡胶模板;
7-下橡胶模板; 8-下平整模板; 9-上平整模板;
10-进油通道; 11-出油孔; 12-环形出油通道;
1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笼屉式粉末大圆板的冷等静压成形组合模具,包括上预紧固定板1和下预紧固定板2,所述上预紧固定板1和下预紧固定板2之间设置有多件单件模具,所述上预紧固定板1和下预紧固定板2竖向方向均设置有用于传递压力的进油孔3。
如图4-图11所示,所述单件模具包括内部设置有油液通道的胶木模板4,该胶木模板4上设置有环形钢模5,所述环形钢模5上下分别设置有用于密封和压力均匀传递的上橡胶模板6和下橡胶模板7,所述环形钢模5内侧设置有与环形钢模5内圆相匹配的下平整模板8和上平整模板9。胶木模板4可以起到密封和压力均匀传递的作用。环形钢模5可以保证粉末的成形和产品的形状。上橡胶模板6和下橡胶模板7可以防止液压油溢出。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油液通道包括设置在胶木模板4内部的进油通道10和与进油通道10相连通的多个环形出油通道12,胶木模板4上开有多个分别与进油通道10和环形出油通道12相连通的出油孔11。环形出油通道12和出油孔11可以保证在模具压制过程中形成油路,保证粉末压坯受力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未经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56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