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灭火装置用消防介质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45824.X | 申请日: | 200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1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吕晓东;王会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新竹防灾救生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1/00 | 分类号: | A62C3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7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灭火 装置 消防 介质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防护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升降灭火装置用消防介质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发生火灾的场所距离灭火设备的距离是不固定的,在地面灭火或使用小型灭火设备时,一般采用移动消防终端设施至火灾现场附近进行灭火,当采用液体灭火介质时,一般通过消防水带或消防软管卷盘实现终端设备和消防介质存储装置或消防介质供给管路实现连接。而对于大型灭火设备,通常采用固定的管路连接,消防终端设备液因此无法移动,造成灭火范围比较小。为了保证消防的有效,经常需要投入较多的终端设施。
随着移动式大型消防设施的开发和投入使用,对灭火介质的柔性传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消防水带和消防软管的传输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灭火的要求。传统的消防水带一般情况下悬挂于消防栓箱,当灭火时展开使用。但是灭火现场一般地面情况复杂,设备繁多。消防水带展开很难达到要求,经常发生消防水带打折造成消防介质无法顺利输出,延误灭火。消防软管一般配合卷盘使用,使用消防卷盘可以避免打折造成的输出问题,但消防软管直径比较小,不能广泛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升降灭火装置用消防介质输送装置,其设计合理、实现方便、使用操作简便且实用价值高、消防介质传输装置的输出距离远近可调,能有效解决复杂环境下进行大范围火灾消防且消防设备远近距离变化时的消防介质输送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升降灭火装置用消防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卷扬机、对卷扬机进行驱动的卷扬机驱动机构、对由牵引及驱动机构驱动且带动消防终端设备上下移动的升降平台的升降速度进行实时检测的测速机构、对所述卷扬机驱动机构进行控制的控制系统以及连接在消防介质供给装置和消防终端设备之间的柔性管道,所述柔性管道呈松弛状态缠绕在卷扬机上;所述卷扬机驱动机构与卷扬机相接,所述卷扬机驱动机构和测速机构均与控制系统相接。
还包括卷扬机驱动机构为启停状态、运行速度和正反转转向均由电动机进行控制的控制系统。
还包括对升降平台或消防终端设备的升降高度进行实时检测的位置检测单元,所述位置检测单元接控制系统。
还包括设置在升降平台正下方的升降平台底座,所述卷扬机驱动机构、卷扬机和测速机构均安装在升降平台底座上。
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消防介质供给装置和牵引及驱动机构的工作状态控制机构相接,且控制系统与消防终端设备的启停控制开关一、俯仰角度调整装置和旋转角度调整装置相接。
所述消防终端设备为消防枪或泡沫/水两用消防炮。
还包括以无线通讯方式与控制系统进行双向通信的遥控器。
所述柔性管道为消防水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设计合理、安装布设方便且加工制作及使用成本低。
2、使用操作简便,智能化程度高,能完全实现自动化控制。
3、使用效果好且实用价值高,可根据实际具体情况,对消防终端设备进行升降且消防终端设备的升降高度可控,同时能对消防终端设备的俯仰角度和旋转角度进行自动控制调整,从而能实现大范围控制复杂环境火灾的消防过程。
4、设计新颖,采用由柔性管道制成的消防介质输送装置,能有效解决远近距离变化时的消防介质输送问题,并且使用操作非常简便。
5、适用范围广,能有效适用至油库、码头、机场、机库等地面大型设施的消防救灾过程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实现方便、使用操作简便且实用价值高、消防介质传输装置的输出距离远近可调,能有效解决复杂环境下进行大范围火灾消防且消防设备远近距离变化时的消防介质输送问题。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消防介质供给装置; 2-消防终端设备; 2-1-启停控制开关一;
2-2-俯仰角度调整装置; 2-3-旋转角度调整装 3-测速机构;
置;
4-1-升降平台; 4-2-牵引及驱动机构; 4-3-升降平台底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新竹防灾救生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新竹防灾救生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58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式跳绳
- 下一篇:用于诊断和治疗的肽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