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感应式充电包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46013.1 | 申请日: | 200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7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林威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林威廉 |
主分类号: | A45C3/00 | 分类号: | A45C3/00;A45C11/24;H02J7/00;H02J17/00;H02N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 充电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容纳物品的包,尤其涉及一种可以为放置于包内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充电的感应式充电包。
【背景技术】
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手机、PDA、MP3播放器以及各种其他类似的电子装置,为用户在各个远程位置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便利。由于人们变得越来越依赖于这些便携式电子设备所带来的好处,因此能够使用户随时使用这些装置就变得尤为重要。
目前最常用的解决方案就是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内设置蓄电池,尽可能的长时间为这些电子设备提供电能。然而,当人们外出或者旅游时,依然会出现蓄电池内的电量用完而无法进行及时充电的情况。中国专利200420080237.7号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脑包,用来解决无法进行及时充电的问题,然而该电脑包只能用来专为笔记本电脑充电,其他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手机,依然无法利用其进行充电,用户外出时还需要在包内携带各种各样的充电器,无疑增加了人们携带上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进行无线充电的感应式充电包,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使用方便。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感应式充电包,其包括主体部以及由主体部围设成的收容部,所述主体部包括正面及与正面相对的背面,所述主体部上设有充电系统,该充电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交流电输入模块、频率调节模块及发射线圈组,发射线圈组通入交流电后可在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
本实用新型的感应式充电包具有下列优点:
用户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感应式充电包可以为包内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这样各种电子设备均可以进行充电,而不会受到各种规格充电器的限制。另外,通过在包的外侧设置太阳能电池板,用户即使在野外也可以进行充电操作。用户旅游或者外出时,将便携式电子设备装入包内后即可随时充电,无需携带多个充电器,减轻了用户的携带物品的负担。而且通过一个本实用新型的感应式充电包即能够为不同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无需购买多个充电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感应式充电包的正面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感应式充电包的充电系统的电路框图;
图2B为容纳于本实用新型的感应式充电包内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接收系统的电路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系统的交流电输入模块是太阳能发电系统时的电路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系统的发射线圈组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感应式充电包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感应式充电包3的正面示意图,该感应式充电包3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为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其包括主体部30及用于容纳便携式电子设备并且由主体部围设成的收容部31,所述主体部30包括正面32及与正面32相对的背面33;所述主体部30上设有充电系统34,该充电系统34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为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而且可以适用于多种便携式电子设备。
如图2A及图2B所示,为所述充电系统34的电路框图,以及容纳于该感应式充电包3内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接收系统2的电路框图。所述充电系统34包括交流电输入模块341、与交流电输入模块341连接的频率调节模块342、与频率调节模块342连接的发射线圈组343。通过交流电输入模块341的电流经过频率调节模块342后输入至发射线圈组343,发射线圈组343通入交流电后在其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便携式电子设备内的接收系统2设有接收线圈23及滤波整流电路22,接收线圈23处于发射线圈组343所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中后产生电流,电流通过滤波整流电路后传输至便携式电子设备内的充电电池,为该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林威廉,未经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林威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60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锥齿轮检测用具
- 下一篇:锅炉出灰口的谷壳灰与废水综合分离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