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隐伏金属矿地球气微粒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46246.1 | 申请日: | 200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4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高玉岩;方勤方;汪明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隐伏 金属 地球 微粒 采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球气找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隐伏金属矿地球气微粒采集装置,借助测定材料的元素组成和含量,特别是覆盖区隐伏金属矿勘查领域-地球气找矿的采样装置。
背景技术
地球气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隐伏金属矿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它的发展与全球矿产勘查形势的要求有关。因为随着地表露头矿的日趋减少,找矿的重点由找近地表矿逐步转向找隐伏、半隐伏矿,包括中浅层运积物覆盖下的掩埋矿,找矿的难度和风险与日剧增。同时,覆盖区面积巨大且许多地区具有良好的成矿远景。因此,研究覆盖区寻找隐伏矿的新型化探技术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目前覆盖区化探技术方法的研究趋势和现状上来讲,地球气法是最具应用前景的方法之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瑞典波利德公司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新的“金属气体”测量技术(被动地气法),通过在30多个矿床实验研究,证明方法有效。随后捷克、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先后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可是,由于对方法的理论基础认识分歧较大,加上采样和分析手段所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相当长的时间内,国外基本放弃了这方面的研究,而中国一直坚持这方面研究,并已经应用于覆盖区实际找矿工作,取得的非常有意义的实际成果。
关于地气物质来源和赋存状态,特别是与深部矿(化)体的关系还存在较大争议。
汪明启在甘肃蛟龙掌厚层黄土覆盖铅锌矿床上尝试采用主动采样法和液体捕集装置,进行铅同位素进行地气铅来源示踪研究。发现地气铅同位素明显不同于矿区单一地质体,特别是背景区地气铅偏离所有已知地质体,表明其铅非地质来源(空白和空气);异常区地气铅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于背景区,异常样品点位于围岩和矿石之间,更靠近矿石硫化物分布,说明地气异常铅部分来自深部矿石硫化物矿体。这为地气异常的元素来自深部矿体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因为地球气物质在液体捕集装置均转化为离子状态,改变了原有的存在形式,只是采集到了地球气物质元素种类和含量,没有提供球地气物质组分特征及赋存状态的有力证据。
因此,直接采集到原始状态的隐伏金属矿地球气微粒,并进行赋存状态和组分的研究对其形成机理和找隐伏金属矿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前尚未发现有关采集隐伏金属矿地球气微粒,并进行深入研究的报道和文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伏金属矿地球气微粒采集装置,解决了在研究隐伏金属矿地球气物质性状时,不能分析地气物质组分特征及赋存状态的问题。
这对研究地球气物质组分形成机理,观测精度和提高异常解释水平,减少找隐伏金属矿风险,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气组件,支持膜捕集组件和出气组件。进气组件和出气组件通过第一螺纹和第四螺纹密闭旋紧连接、并将支持膜捕集组件封装于本采集装置内部。组装后整体尺寸为长度5cm、直径3cm。
进气组件由进气管、进气孔、第一螺纹组成;进气管与进气孔连接。
支持膜捕集组件由导气孔、采集孔、第二螺纹、支持膜、第三螺纹、支持膜固定栓9组成;第二螺纹将采集孔与支持膜固定栓9连接
出气组件由排气孔、第四螺纹、排气管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获得隐伏金属矿地球气微粒样品。本装置的应用不仅有利于研究地球气物质赋存状态和组分特征、而且还为地球气形成机理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隐伏金属矿地球气微粒采集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进气管1、进气孔2、第一螺纹3、导气孔4、采集孔5、第二螺纹6、支持膜7、第三螺纹8、支持膜固定栓9、排气孔10、第四螺纹11、排气管12。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隐伏金属矿地球气微粒采集装置支持膜捕集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导气孔4、采集孔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隐伏金属矿地球气微粒采集装置支持膜固定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支持膜固定栓9、支持膜7。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先支持膜7放置于竖直支持膜固定栓9顶部。将支持膜固定栓9通过螺纹8和螺纹6拧入带有导气孔4和采集孔5。并将其整体放置于出气组件上。然后将进气组件和出气组件通过螺纹3和螺纹11密闭连接、并将支持膜捕集封装于本采集装置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62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胰岛素瓶专用瓶盖
- 下一篇:一种复合结构的通信光缆及电缆保护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