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景观蓄水池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20246368.0 申请日: 2009-10-13
公开(公告)号: CN201560596U 公开(公告)日: 2010-08-25
发明(设计)人: 俞孔坚;贾军;孟亚凡;林里;胡含宇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分类号: E04H4/00 分类号: E04H4/00;A01G31/00
代理公司: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龚燮英
地址: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景观 蓄水池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水装置,尤其是一种在园林景观中进行使用的景观蓄水池。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城市的住宅小区或公园中的人造溪流、池塘、浅池、喷泉等各景观设施之间一般相互独立的,没有循环连贯起来,使得存于其中水不能进行循环流动,时间稍长,水质变差,滋生出大量细菌,腐烂发臭。并且,基本都是使用自来水作为水源。一些物业管理公司为了节省物业管理费用,就减少了水景换水次数,使园林水景成为死水,导致蚊虫繁殖、滋生,园林水景片于干枯与半干枯状态,使水景美感功能发挥不出来。而另一些物业管理公司为了为人们长期提供一个舒适、清新园林景观环境,定期动用设备和请工人用自来水进行更换景观设施中的水,不仅增加了园林景观日常维护成本,而且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不利于环保和构建节约型社会。并且,在水的供给与人需求之间、物业管理费用与人们承受能力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低景观灌溉用水,节约水资源,并且还可以对灌溉所用水资源进行过滤的一种景观蓄水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景观蓄水池,包括入水管、蓄水池、水生植物、沙壤土层、粗沙层、夯实土壤层和排水管,所述入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蓄水池相连通,所述沙壤土层与所述粗沙层依次设置于所述蓄水池的下侧,所述夯实土壤层设置于所述蓄水池的外侧。

所述水生植物的根部种植于所述蓄水池的内部。

所述粗沙层的底部与所述排水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夯实封土壤层的外侧。

所述入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夯实土壤层的外侧。

所述夯实土壤层的内侧表面分别与所述蓄水池的池壁外侧及所述粗砂层的底部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景观蓄水池,包括入水管、蓄水池、水生植物、沙壤土层、粗沙层、夯实土壤层和排水管,水生植物的根部种植于蓄水池的内部,入水管的一端与蓄水池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夯实土壤层的外侧,沙壤土层与粗沙层依次设置于蓄水池的下侧,粗沙层的底部与排水管的一端相连通,排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夯实封土壤层的外侧,夯实土壤层的内侧表面分别与蓄水池的池壁外侧及粗砂层的底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合理,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园林景观中的水因不流动而变坏,影响到园林景观环境的问题,为园林景观设施的运作掷了所需的活水,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大大地降低了园林景观设施的日常维护成本,节约了大量水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 入水管          2 蓄水池

3 水生植物        4 沙壤土层

5 粗沙层          6 夯实土壤层

7 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景观蓄水池,包括入水管1、蓄水池2、水生植物3、沙壤土层4、粗沙层5、夯实土壤层6和排水管7。其中,入水管1的一端与蓄水池2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夯实土壤层6的外侧。水生植物3的根部种植于蓄水池2的内部。沙壤土层4与粗沙层5依次设置于蓄水池2的下侧,粗沙层5的底部与排水管7的一端相连通,排水管7的另一端延伸至夯实土壤层6的外侧。夯实土壤层6设置于蓄水池2的外侧,其内侧表面分别与蓄水池2的池壁外侧及粗沙层5的底部相连接。

蓄水池通过入水管汇集本区域的雨水;水生植物种植在蓄水池中,用于直接利用部分雨水;沙壤土层和粗沙层用于对雨水进行过滤后;排水管位于夯实土壤中,用于向场地内雨水系统排出过滤后的雨水。通过入水管汇集本区域的雨水,景观池中种植湿生植物,可直接利用部分雨水。雨水通过沙壤土层和粗沙层过滤后,由位于夯实土壤层中的排水管排入场地雨水收集系统。

本实用新型可运用于居住区、商业区等之中,是一种在场地尺度上,针对不同的硬质地表,提供了雨水收集、净化、利用的综合型解决方案。并且,在场地开发最初的规划制定阶段,就根据场地高程、周边水系等,制定雨水收集系统,使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与场地开发融为一体,使不同汇水区的雨水在自然动力作用下进入湿地,并与场地周边的自然水系相连通,不需要人工动力介入,可自然维护。另外,湿地系统能能够适应雨水输入不稳定的状态,可适应多变的降水条件,在实现雨水净化、雨水利用、地下水回补等生态效用的同时,还能提供娱乐、游憩效益。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63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