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通型功率合成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47108.5 | 申请日: | 200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7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兆武;蔡晓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瑞夫艾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F3/60 | 分类号: | H03F3/60;H03F3/189;H04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廖元秋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通型 功率 合成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射频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功率发射模块的功率合成器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功率合成器作为部件,主要用于功率发射模块中多个功率放大器的合成。其性能直接影响功率合成的效率。
目前市场上功率发射模块中的功率合成器主要采用传输线型威尔金森(Wilkinson)合成器,即由两个1/4波长的传输线和隔离电阻组成。两路幅度相等、相位相同的信号,分别从端口1和端口2输入,从端口3输出信号,从而完成功率的合成。
这种传输线型威尔金森合成器主要存在着以下不足:
1、当工作频率较低时,1/4波长传输线会相当长。如果采用1/4波长微带传输线,则需要来回折弯,会占用较大的印制板面积。而且,微带线的损耗比较大,从而使合成器的损耗比较大;如果采用同轴电缆,则需要绕制成多圈,竖直放置,占用比较大的空间。
2、传输线型威尔金森合成器的工作带宽比较窄,当相对带宽达到20%以上时,在频带两端,合成器的端口匹配性能就比较差。
3、传输线型威尔金森合成器不具有谐波抑制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设计出一种低通型功率合成器,使得功率合成效果大大改善,且降低了功率发射模块中输出滤波器的技术要求。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低通型功率合成器,其特征在于,该合成器由两个相同结构的分支和一个隔离电阻组成,每个分支由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的两个电感和两个电容组成,每个分支的两个电感串联,第一个电容一端连接在两个电感之间,另一端接地;第二个电容一端连接在分支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所述隔离电阻连接在两个分支的输入端之间,两个分支的输出端相连接作为合成器的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功率合成器,用两个电感和两个电容构成的低通滤波器代替了传输线型威尔金森(Wilkinson)合成器的1/4波长传输线,可以使该合成器的相对工作频带宽于传输线型威尔金森(Wilkinson)合成器。当工作频率比较低时,电感和电容由集中参数实现。集中参数尺寸小,从而使得合成器结构很紧凑。由于采用低通型滤波器来代替了1/4波长传输线,该合成器对谐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合成器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低通型功率合成器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低通型功率合成器,如图1所示,其特征在于,该合成器由两个相同结构的分支组成,每个分支由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的两个电感和两个电容组成,每个分支的两个电感L11(21)、L12(22)串联,电容C11(21)一端连接在两个电感之间,另一端接地;电容C12(22)一端连接在分支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一个隔离电阻R连接在两个分支的输入端(1)和(2)之间,两个分支的输出端相连接作为合成器的输出端(3)。
上述合成器的工作原理为:两路同幅同相的射频信号分别由端口(1)和端口(2)输入,合成信号由端口(3)输出。输入信号中的谐波分量经合成器两个分支低通滤波,输出信号中的谐波分量会大大降低。合成器各端口在整个工作频带内均具有良好的匹配性能,这就为所要合成的功率放大器提供了良好的负载,使得功率放大器的合成效果得以改善。
本实用新型的低通型功率合成器各部件的实施例说明如下:
隔离电阻采用100欧的大功率微带电阻。
电感L11=L21,L12=L22。四个电感均采用直径为2mm的漆包线绕制而成,线圈直径为10mm,分别为2圈和3圈。
电容C11=C21,C12=C22。四个电容均采用高频高压大功率电容。
本实用新型的低通型功率合成器也可改为低通型功率分配器,即在使用时将低通型功率合成器的一个输出端改为输入端,将低通型功率合成器两个输入端改为输出端即可实现功率分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瑞夫艾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瑞夫艾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71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