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PRS保护装置测试台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49453.2 | 申请日: | 200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9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翔;于莲隽;齐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26 | 分类号: | G01R31/2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万友专利事务所 21219 | 代理人: | 王发 |
地址: | 1160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rs 保护装置 测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测试装置,具体涉及一种PRS保护装置测试台。
背景技术 PRS保护装置是由西安沙尔特宝电气公司生产的加装在东风4D型内燃机车上的电器装置,用于保护频繁接通分断的空压机接触器。PRS保护装置由二极管、电阻、电容、熔断器等零件密封制成,不可拆卸,无法对其中的单个零件进行测试。自2000年东风4D型内燃机车大修以来,各大修工厂对PRS保护装置由于缺乏检测手段,都只是进行外观检查,致使该装置(尤其是其中的重要部件二极管)的性能在检修中不能得到检验。随着使用时间越来越长,PRS保护装置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迫切需要开发PRS保护装置的测试台,以直接精确测试该装置中二极管的性能,满足机车运用的安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在外部对PRS保护装置内二极管进行测试的PRS保护装置测试台。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PRS保护装置测试台,其特征在于:它由测试电路和安装配线的的箱体组成,其测试电路中电源模块U经测试开关SA接输入的220V工频交流电源,电源模块U的两输出端之间接有直流电压表P1,同时电源模块U的输出正端直接接测试转换开关QC的第一层两个点,电源模块U的输出负端经电阻R接测试转换开关QC的第二层两个点,且电阻R的两端并联直流电压表P2,测试转换开关QC的两层对应点分别输出+端和TEST端接到箱体面板的接线柱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在外部独立对PRS保护装置内的二极管性能进行测试,填补了机车大修中PRS保护装置不能得到检验的空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测试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PRS保护装置测试台,由测试电路和安装配线的箱体组成。其测试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测试开关SA、电源模块U、两块直流电压表P1和P2、测试转换开关QC、电阻R(20Ω)。其中电源模块U(~220V/-24V)经测试开关SA接输入的单相220V工频电源,将输入的220V电压进行转换输出直流24V工作电压;电源模块U的两输出端之间接有直流电压表P1,用于检测电源模块U输出的直流电压,同时电源模块U的输出正端直接接测试转换开关QC的第一层两个点,电源模块U的输出负端经电阻R接测试转换开关QC的第二层两个点,而在电阻R的两端并联直流电压表P2,用于检测在测试时与被试件PRS串联的电阻R两端的直流电压。测试转换开关QC的两层对应点接到箱体面板的接线柱上,测试时按对应标识分别接PRS保护装置的+端和TEST端。测试转换开关的手柄置1位和置2位可使PRS保护装置中的二极管正向连接和反向连接(可避免重复接线)。两块直流电压表P1和P2可分别在箱体外直观显示直流输入电压和PRS保护装置串接的电阻R两端电压,从而通过直流电压表P2和P1的比值间接反应被试件(PRS保护装置)正向压降和反向压降,判断PRS保护装置的状态是否满足装车要求。
使用时,按照机车大修规程和PRS保护装置检修试验的技术要求,在PRS保护装置外观检查确定无熔断指示器弹出和其他异常的情况下,使用本实用新型对二极管进行压降测试,具体方法如下:
将本实用新型输出的+线接至PRS保护装置的+端,TEST线接至PRS保护装置的TEST端,接通总电源后,接通测试开关SA,此时直流输入电压表P1应显示直流电压(Ue=24V),当测试转换开关QC旋至1位时,输出电压表P2应有显示,其值Uo应大于80%Ue;当测试转换开关QC旋至2位时,输出电压表P2显示值Uo应小于20%Ue;则可判断该PRS保护装置的二极管特性符合技术要求,是合格品,否则说明PRS保护装置中的二极管特性不良或已经损坏,应予报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94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