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键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49730.X | 申请日: | 2009-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9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彭荣裕;郑旭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翊圣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70 | 分类号: | H01H13/70;H01H13/83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中和***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键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键盘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会发光的键盘装置。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的键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现有的键盘装置100的底板110上依序往上设置有一键盘薄膜120、一压钮薄膜片130、一架桥140以及一按键150,而于底板110下方往下设置有一导光板160,并于导光板160的侧边设置有一光源170。
由上述可知,现有的键盘装置100为侧光式键盘,其利用光源170发出的光线照射于导光板160,在经由导光板160将光路径导正后光线向上照射于按键150底部,并经由按键150上的可透光符号或文字处透出,让使用者在昏暗的环境下仍可辨识按键来进行操作。
然而,因现有的键盘装置100是使用反射式发光,因此仍有反射的光线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引起照明效果很差。此外,为了增加发光效率,就必须要在导光板160的下方增设一反光板180,反而导致键盘装置100的厚度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键盘装置,其能够实现均匀发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键盘装置,其包括一金属底板、一键盘薄膜、一发光膜片、一支撑架以及多个按键结构。键盘薄膜配置于金属底板上,而发光膜片配置于键盘薄膜上,支撑架配置于键盘薄膜及发光膜片之间,且按键结构配置于发光膜片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键盘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支撑架的材质为塑胶。
在本实用新型的键盘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每一按键结构包括一架桥以及一键帽,架桥配置于发光膜片上,而键帽配置于架桥上。此外,发光膜片具有多个光源,且每一光源分别对应位于其中一个键帽下,其中光源为发光二极管。另外,支撑架具有定位结构及限位结构,分别用以卡合及限位架桥。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键盘装置,其包括一金属底板、一键盘薄膜、多个光源以及多个按键结构。键盘薄膜配置于金属底板上,光源配置于键盘薄膜覆盖键盘薄膜,而按键结构配置于键盘薄膜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键盘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每一按键结构包括一架桥以及一键帽,架桥配置于发光膜片上,而键帽配置于架桥上。此外,每一光源分别对应位于其中一个键帽下,其中光源为发光二极管。另外,金属底板具有一定位结构以及一限位结构,且定位结构用以卡合架桥,而限位结构用以限位架桥。
在本实用新型的键盘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键盘薄膜包括一第一电极薄膜、一绝缘层以及一第二电极薄膜,而绝缘层位于第一电极薄膜及第二电极薄膜之间,且光源配置于第一电极薄膜、绝缘层或第二电极薄膜上。此外,配置有光源的第一电极薄膜、绝缘层或第二电极薄膜具有至少一贯孔,而光源的一驱动电路经由贯孔布局于配置有光源的第一电极薄膜、绝缘层或第二电极薄膜的两个相对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键盘装置,其包括一金属底板、配置于金属底板上的一键盘薄膜以及配置于键盘薄膜上的多个按键结构,该键盘装置还包括多个光源,且这些光源配置于金属底板及键盘薄膜的其中任一之下,而金属底板或键盘薄膜更具有多个穿透孔,使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穿过穿透孔以照射按键结构。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键盘装置中,每一个按键结构下对应设置有一个光源,所以可以增加键盘装置的发光均匀度。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键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键盘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支撑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键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键盘薄膜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4的A区的示意图。
图7A为光源配置在绝缘层的示意图。
图7B为光源配置在第二电极薄膜上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200、300:键盘装置; 110:底板;
120:键盘薄膜; 130:压钮薄膜片;
140:架桥; 150:按键;
160:导光板; 170:光源;
180:反光板; 210、310:金属底板;
220、320:键盘薄膜; 222:按压凸点;
230:发光膜片; 232、332:光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翊圣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翊圣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97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取电开关
- 下一篇:汽车灯光组合开关控制机构